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4年第4期文章
  • 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胶质瘤中存在多种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RPTK)基因(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等)的扩增、过表达和受体结构异常.异常表达的RPTK可以通过Ras、PI3K、PLCr等下游传导途径,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变,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刺激肿瘤血管形成,提升肿瘤细胞对放疗的耐受力,从而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应用相关抗体和小分子药物阻断RPTK信......

    作者:杨冰;徐启武 刊期: 2004- 04

  •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与创伤性脑损伤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是一种脑保护因子,具有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神经营养因子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神经肽,它对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及损伤后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常脑组织中PACAP表达十分广泛,脑损伤后PACAP在脑内的含量及分布均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释放、Ca2+内流,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性,从而减轻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

    作者:王克强;许民辉 刊期: 2004- 04

  • 鞍区畸胎瘤的诊断和治疗

    鞍区畸胎瘤颇为罕见,其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和鞍区的垂体瘤,尤其与颅咽管瘤非常相似,术前诊断多有一定的困难,鉴别主要依靠标本的组织学检查,肿瘤标记物的血清学和脑脊液检查有一定帮助.鞍区畸胎瘤的手术常不能全切,在对成熟性畸胎瘤术后是否常规行放疗,恶性畸胎瘤是否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等问题上,现在还存在着争议.......

    作者:蔡敬;毛庆 刊期: 2004- 04

  • 帕金森病与嗅觉障碍

    帕金森病被认为是纯运动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感觉障碍,尤其是嗅觉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嗅觉阈值增高,嗅觉辨别能力下降,嗅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嗅球、海马等部位神经元的破坏可能是导致嗅觉障碍的原因.嗅觉障碍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环境因素或神经递质的改变有关.......

    作者:吴波;彭蓉 刊期: 2004- 04

  • 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dependentkinasesinhibitors,CDKIs)分为INK4(inhibitorofCDK4,INK4)和KIP(kinaseinhibitionprotein,XIP)两大家族,主要通过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protein,pRb)或p53两条途径对细胞周期起调控作用.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ycl......

    作者:付剑亮;邵福源 刊期: 2004- 04

  • 直立性低血压和帕金森病

    从正常血压调节的中枢性和周围性调节通路论述了直立性低血压产生的机制.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与年龄、疾病本身,以及抗帕金森药物的使用有关.近研究发现伴有直立性低血压的帕金森病患者有明确的压力反射功能不良和心脏交感神经分布缺失的证据,抗帕金森病药物在疾病本身的基础上加重了直立性低血压的程度.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需要规范化,选择治疗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仰卧位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刘莹;张本恕 刊期: 2004- 04

  • 扩大的经蝶入路

    经蝶窦入路手术损伤小,术后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目前已成为垂体腺瘤及鞍区其它肿瘤的首选手术入路.但经蝶入路对于由鞍内向鞍旁、鞍上发展及侵袭海绵窦、斜坡的肿瘤显露、切除困难.近年来,随着经蝶手术经验的积累和临床应用解剖学的发展,不少作者采用扩大的经蝶入路术式,如经鞍结节-扩大经蝶入路、经上颌窦经蝶入路切除传统经蝶入路切除困难的肿瘤.本文介绍扩大经蝶入路在切除侵及鞍上、海绵窦、斜坡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冯铭;李蓉辉;徐淑军 刊期: 2004- 04

  •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

    虽然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中,但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IAR)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它可以发生在动脉瘤颈妥善夹闭前的任何阶段.除动脉瘤本身的因素外,大多数IAR是因为外科手术操作造成的,不论是在脑退缩、解剖或夹闭时,少见的原因是在手术准备期和开颅时,处理不当将有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危险,正确认识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原因,重视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张健;苏万东;朱树干 刊期: 2004- 04

  • 多发性硬化的流行病学

    多发性硬化在全球的分布可分为高患病率区,中等患病率区和低患病率区.既往认为,北欧患病率高.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欧洲各国患病率在变化中,目前苏格兰多发性硬化的患病率是145-193/100,000人口,为全世界高地区之一.亚洲患病率有上升.遗传因素在多发性硬化发病中仍有重要意义,环境因素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欧美和亚洲患者的症状不完全相同,亚洲患者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多见,脑脊液中寡克隆带阳性率明显低于......

    作者:毛悦时;吕传真 刊期: 2004- 04

  • 癫痫患者的诱发电位临床研究进展

    诱发电位在各种癫痫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表现为峰潜伏期或/和波幅改变;诱发电位不但在抗癫痫药物中毒时发生改变,而且也可在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导致了亚临床毒性时发生改变.因此,诱发电位不但可以用于辅助诊断癫痫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而且还可以作为监测抗癫痫药物对神经系统亚临床毒性的灵敏指标.......

    作者:王文科;许虹 刊期: 200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