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神经系统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大类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目前认为MMPs尤其是明胶酶(MMP-2,MMP-9)与脑血管病、脑肿瘤、脱髓鞘病变等关系密切。已有研究证实MMPs抑制剂能减轻某些神经系统病变。本文将阐述MMPs的特性、调节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作者:章昀 刊期: 2002- 02
-
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神经元凋亡是缺血性脑损伤后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脑缺血后许多基因被诱导表达并且作为调控因子参与了神经元凋亡过程,主要包括Bcl-2、Hsp70、p53、c-fos等基因,本文综述了这些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质产物在缺血性脑损伤后的表达及发挥的作用。......
作者:周瑞祥 刊期: 2002- 02
-
β2-糖蛋白Ⅰ基因多态性研究的新进展
β2-糖蛋白Ⅰ(β2-GPI)是血浆载脂蛋白的组分之一,它参与血脂代谢,作用于凝血机制,具有结合磷脂(PL)的功能,是抗磷脂抗体(APA)与PL结合必需的辅助因子。Β2-GPI基因呈多态性,在普通人群存在几个等位基因,遗传决定的变异影响β2-GPI与PL的结合,从而影响APA的产生。本文就其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夏健 刊期: 2002- 02
-
脑血管痉挛的免疫炎症机制及对策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是多因素和多环节的。有证据表明免疫炎症反应参与了CV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近年来实验研究表明相应的抗炎和免疫抑制治疗对CVS的防治具有肯定的疗效,这些研究结果加深人们对CVS免疫炎症机制的认识,并为新的CVS药理学对策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冯华 刊期: 2002- 02
-
转基因动物在创伤性脑损伤研究中的作用
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入早期胚胎细胞,使之整合于细胞基因组中而建立的动物品系。目前,已研制出与超氧化物歧化酶、金属蛋白酶、细胞凋亡基因族、肿瘤坏死因子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等有关的转基因动物模型,为从基因水平研究脑外伤后继发性损伤的机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作者:李雪松 刊期: 2002- 02
-
谷氨酸、钙离子与脑损伤后神经元缺失
创伤性和缺血性脑损伤后存在谷氨酸神经兴奋性毒性作用和钙超载,它们对神经细胞死亡方式的选择具有调节作用,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两种神经元缺失方式的治疗应为佳治疗策略。......
作者:陈鑫 刊期: 2002- 02
-
脊髓脊膜突出症胎儿外科治疗进展
近年来,基础研究者对脊髓脊膜突出症的病理过程提出了“双打击”(2-hit)假说,并获得了动物实验证据的支持。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脊髓脊膜突出症的宫内修复能逆转脑积水与后脑疝的病理过程,可降低脊柱裂婴儿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与后脑疝的发生率,这种治疗方法已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朱伟杰 刊期: 2002- 02
-
Von Hippel-Lindau病
VHL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基因缺陷位于染色体3p25.5,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肾脏,胰腺肿瘤,嗜铬细胞瘤等,预后欠佳。患者常死于肾细胞癌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早期诊断可以改善预后,但困难较大,新的基因检测技术有助于早期确诊。目前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相应肿瘤,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新的药物如血管生长抑制剂等可能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吕建平 刊期: 2002- 02
-
持续性植物状态临床研究进展
持续性植物状态(PVS)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种意识水平与意识内容相分离的觉醒但无认知的状态,其诊断标准在国际上尚未得到统一。诱发电位是目前特异性的检查手段及预后判断指标。治疗方面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方法,目前的治疗措施主要有药物治疗、高压氧、电刺激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脑组织移植、神经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等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作者:郭燕舞 刊期: 2002- 02
-
垂体腺瘤微卫星与抑癌基因LOH研究进展
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垂体腺瘤细胞存在遗传不稳定性,某些特异染色体微卫星DNA缺失与某些抑癌基因,如MEN1,RB,p16,p27kip1等失活有关,并在垂体腺瘤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俞文华 刊期: 2002- 02
动态资讯
- 1 偏头痛与精神障碍
- 2 血-脑肿瘤屏障的开放与脑胶质瘤化疗
- 3 提高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制作成功率的方法学探讨及模型综合评价
- 4 依达拉奉对SAH大鼠JNK信号通路及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
- 5 不同检测时间对脑涨落图仪结果的影响及其信度研究
- 6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梗塞伴重度脑水肿
- 7 β淀粉样蛋白代谢相关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 8 轴突转运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 9 酷似高血压脑出血的基底节区血管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
- 10 大脑胶质瘤病的分型探讨(附13例报告)
- 11 内皮素与脑血管痉挛的机制及其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 12 纤溶系统与肌纤维再生
- 13 Huntington舞蹈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 14 Orexin系统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 15 多发性硬化的非脱髓鞘性病变
- 16 神经生长因子的临床治疗应用及用药
- 17 影响脑胶质瘤远期预后的因素
- 18 动脉瘤性硬膜下血肿
- 19 磁共振成像在颅脑创伤诊断中的应用
- 20 翼点入路和眉弓锁孔入路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显露的解剖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