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年第1期文章
  • 颅内动脉瘤术中应用罂粟碱导致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罂粟碱为阿片类生物碱,由于其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由其引发的各种并发症也是屡见不鲜.近些年来在颅内动脉瘤术中应用罂粟碱导致的多种并发症:血流动力学改变、瞳孔改变、高热和代谢性酸中毒、脑血管痉挛加重、癫痫发作以及视网膜脉络膜梗死等国内外均有报道,虽然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但针对这些并发症所作出的防治措施临床意义重大,本文就罂粟碱导致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以供广大神经外......

    作者:杨勇 刊期: 2012- 01

  • 小血管病变引起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由于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以学习、记忆能力受损为主的获得性认知障碍.目前VCI动物模型种类较多,其中以脑小血管病变为基础的动物模型在实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脑小血管疾病(SVD)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改变主要为以下三类:小动脉病变、腔隙性梗死和弥漫性脑白质缺血.适宜的动物模型应既便于观察病理改变,又有助于临床前实验的开展.......

    作者:许静 刊期: 2012- 01

  • 脑胶质瘤术中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脑胶质瘤手术是否全切是其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新兴的术中定位技术飞速发展,手术全切率明显提高.现采用B超精密型探头、能量多普勒和超声造影来准确定位胶质瘤边缘.术中i-MRI实时监测被公认为是目前术中定位精确、可靠的神经导航术.其功能MRI(f-MRI)正成为胶质瘤术中辅助切除的新兴技术.而术中普遍采用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第二代光敏剂,获得良好的定位效果.脑电生理及诱发电位等技术仍然作为基本的术中......

    作者:彭涛 刊期: 2012- 01

  • 面肌痉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面肌痉挛是同侧面神经所支配肌肉的无痛性、间歇性、不自主的强直或阵挛发作,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几十年来,“短路假说”和“点燃假说”的提出虽然能解释部分临床现象,但仍不能以单一的理论来全面、圆满地解释HFS发病机制.随着微血管减压术(MVD)的应用及推广,人们对面肌痉挛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思索面肌痉挛的发病机理.本文就面肌痉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作者:焦伟 刊期: 2012- 01

  • 癫痫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之一,主要是使用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癫痫发作频率、类型和使用AEDs均对生育期女性生殖健康有影响.因此,癫痫妇女发生不孕、流产、早产、胎儿先天性畸形、产后大出血等风险比非癫痫妇女增加.同时,AEDs可干扰女性病人体内性激素代谢,影响受孕、宫内胚胎发育、新生儿以及产后哺乳等,应该减少或者避免这些影响.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的进行研究综述.......

    作者:陈榆 刊期: 2012- 01

  • 不安腿综合征与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不安腿综合征(RLS)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未完全明确,近来有研究发现不安腿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紊乱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易相伴发生.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的紊乱和HPA轴调节的失衡、睡眠障碍、不良的生活方式等也许在它们间的联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间的潜在机制未完全阐明.对于两者的潜在机制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作者:任光丽 刊期: 2012- 01

  • 脂质筏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β淀粉样蛋白(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特征病理改变之一,Aβ的产生和聚集是AD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脂质筏为膜脂双层内含有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的微区,具有低流动性,呈现有序液相,富含胆固醇,鞘脂和神经节苷酯GM1.细胞膜的脂质筏参与Aβ的产生及Aβ聚集形成低聚体,脂质筏及其组成成份的异常影响Aβ的产生及Ap聚集形成低聚体.以脂质筏为靶点可能为AD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选择性干预APP在......

    作者:刘丽 刊期: 2012- 01

  • 甲基苯丙胺成瘾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新型毒品的泛滥,甲基苯丙胺滥用及成瘾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既往对于药物成瘾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鸦片、吗啡、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甲基苯丙胺等新型毒品的研究则相对缺乏.本文回顾近年来甲基苯丙胺成瘾的研究进展,从神经生物学和功能性神经影像学角度对甲基苯丙胺成瘾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翁传波 刊期: 2012- 01

  •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表面等离子共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项技术.该技术无需标记、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小,可实现在线连续实时检测,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细胞信号转导、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等领域,近年来也逐渐用于以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为靶标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等相关研究中.本文主要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葛金芳 刊期: 2012- 01

  • 铊中毒临床特征及神经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铊中毒可导致多系统损害,神经系统症状尤为突出,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极高.铊神经毒性机制仍不清楚,钾代谢失衡、谷胱甘肽代谢破坏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与之相关.铊中毒临床症状以周围神经病、束状脱发、胃肠道症状为突出,急性铊中毒通常伴有明显胃肠道症状,而神经系统症状在慢性中毒中占主要地位.血铊和尿铊检测对本病诊断有较高价值,普鲁士蓝及血液透析治疗是有效排毒途径.......

    作者:韩涛;陈叶红;王雪 刊期: 201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