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4期文章
  • 深部脑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深部脑刺激术(DBS)已成为目前外科治疗进展型帕金森病(PD)的主要手段,但是DBS的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综述了DBS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DBS阻断了基底节到丘脑、皮质以及脑干的异常输出信号,同时也与其调节神经元的递质释放有关.脚桥核对控制PD的中轴症状有一定作用,消除基底节对脚桥核的抑制将有助于改善PD的中轴症状.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深部脑刺激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在人类这一结论尚需临床研究来确证.......

    作者:周媛;刘春风 刊期: 2005- 04

  • 岩斜区临床手术入路的分类及适应症选择

    岩斜区手术入路名称繁多,且多有重复.根据手术入路方位的不同,岩斜区手术入路可大致分为经岩骨前方、侧方或后方入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经岩骨侧方(经岩入路),依据岩骨切除范围的多少可分为: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部分经迷路入路,经迷路入路,经耳蜗入路,全岩骨切除.不同的手术入路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没有一种入路在处理岩斜区的病变中是完美无缺并适合于不同的情况.如何结合临床实际、岩斜区肿瘤的生长特点合理选择手术......

    作者:施炜;徐启武 刊期: 2005- 04

  •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影像学及相关临床表现

    本综述回顾了关于后循环不同区域和不同血管分支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的新近认识,同时复习了近年来关于影像学检查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能力和对后循环血管状况评估能力的研究观点.......

    作者:林琅;陈文军 刊期: 2005- 04

  • 临床表现为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进展

    海绵状血管瘤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现有人报道出生后也可以发生.癫痫为其主要表现,影响癫痫预后的因素有年龄、性别、病程的长短或发作频次的多少,病灶与皮质的关系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手术时主张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一并切除胶质疤痕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带.......

    作者:杨治权;马建荣 刊期: 2005- 04

  • 蛋白质组学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包括双向凝胶电泳、质谱分析、计算机软件分析等.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通过表达蛋白质组学和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学揭示其发病机制.为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新生儿筛查、肿瘤、感染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脱髓鞘等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作者:张金凤;黄榕;杨于嘉 刊期: 2005- 04

  • 轴突微环境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影响

    近年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在适当的环境中有再生轴突的能力,如何刺激轴突再生从而促进功能恢复是神经科学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影响轴突再生的原因相当复杂,如胶质瘢痕形成、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及诸多抑制性因子的存在等.目前研究的成果认为创造损伤修复的佳微环境是解决此问题的首选方法,因此从轴突生长的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轴突导向和生长信号转导等方面改善轴突生长的微环境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陈刚;万虹;王忠诚 刊期: 2005- 04

  •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动物模型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动物模型对研究该病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及评估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具关键作用.本文介绍5种自发性动物模型及3种实验诱发性模型,后者包括兴奋性氨基酸模型,自身免疫性模型及当今研究与使用较多的转基因模型.后介绍38种用于实验模型的治疗药物.......

    作者:王文敏;王荪 刊期: 2005- 04

  • 癫痫持续状态后神经元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凋亡和坏死是癫痫持续状态后神经元损伤的两种形式.凋亡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途径,其核心环节是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改变和细胞色素C的释放,终通过caspase-3的激活导致核内染色体DNA的阶段性降解.新研究表明,神经元坏死的过程中也存在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的激活,其间涉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caspase-3的激活.兴奋毒性损伤的强度和线粒体的功能状态决定了癫痫持续状态后神经元的死亡形式.......

    作者:孙建英;刘学伍;迟兆富 刊期: 2005- 04

  • 严重神经外科疾患引起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hyponatremia)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eurosurgicalintensivecareunit,NICU)常见、重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严重制约着神经外科病人的预后.引起低钠血症的非医源性原因存在两种主要机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syndromeofinapproriateantidiuretichormone,SIADH)和脑性盐耗综合征(cerebralsaltwa......

    作者:张礼均;冯华 刊期: 2005- 04

  • 髓母细胞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髓母细胞瘤(MB)是小儿脑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对髓母细胞瘤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髓母细胞瘤的组织起源可能有两种,分别为小脑外颗粒层细胞(EGL)和室管膜下基质细胞(SVM);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如ERBB-2可能促进MB的发生和转移;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C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抑制MB的生长;而PTCH/Shh和APC/Wnt信号通路可能分别与成结缔......

    作者:杨柳松;毛颖;周良辅 刊期: 200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