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脑胶质瘤增敏放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恶性胶质瘤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平均存活时间少于1年的这种状况在过去的30年里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胶质瘤明显的辐射抗性是其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胶质瘤恶性表型及辐射抗性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利于产生新的针对性治疗策略.近年对于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了一些其生长和生存途径中共同的畸变位点,并针对这些畸变位点,产生了新的放疗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功效,减少毒性.......
作者:金昌丹;石松生;陈春美 刊期: 2009- 06
-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为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疾病,临床表现与病程极其多样.CIDP无特异性的血清学标记物,诊断主要依靠患者临床特征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神经活检与脑脊液检查亦对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目前CIDP无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及糖皮质激素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中已被证实有良好的短期治疗效果.免疫抑制剂及干扰素β对上述三种治疗方案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的C......
作者:张慧;刘洪波;方树友 刊期: 2009- 06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及配体在脑缺氧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配体活化的核转录因子,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目前研究发现其在脑缺氧缺血性疾病中有对抗炎症介质、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对抗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等作用.因此,对其及配体在脑缺血缺氧性疾病中进行作用机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对脑缺血缺氧性疾病预防或治疗中起作用的新药物靶位点的发现.......
作者:王法臣;袁绍纪;冯华 刊期: 2009- 06
-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研究进展
近的研究提示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炎性反应、细胞变性、异常蛋白聚集、线粒体异常等有关.对于包涵体肌炎的诊断主要依赖病理诊断,免疫调节治疗可能有效.本文就包涵体肌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有关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李珂;蒲传强 刊期: 2009- 06
-
血红素加氧酶系统与缺血性脑损伤
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HO/CO)是继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S/NO)后新发现的气体信使系统,同时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目前认为他们互为反抑制剂.HO分解血红素三种物质,其中CO为气体信使分子,胆红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而Fe2+对于氧化调节有双向作用.HO、HO-1的表达在不同情形下既可发挥有利作用,也可造成损害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分析.本文对缺血性脑损伤后HO的变化作一详细综......
作者:王苏平;朱艳玲;王晓虹 刊期: 2009- 06
-
活性调节细胞骨架蛋白在颞叶癫痫形成及其认知损害中的作用
颞叶癫痫是难治性癫痫的代表,突触可塑性内在分子机制被认为是颢叶癫痫发病机制及颞叶癫痫所致认知功能损害的核心和基础.活性调节细胞骨架蛋白(Arc)是一效应即早基因,新近发现它在突触町塑性、记忆巩固以及稳态中起到核心作用.神经活性刺激不但诱导Arc迅速产生,且诱发其移动、积聚于被激活神经元的树突,特定蓄积于突触活性位点,从而使其蛋白表达产物定位于刺激到达部位.目前有关Arc与颢叶癫痫发生及认知功能损害......
作者:刘庆祝;王峰;孙涛 刊期: 2009- 06
-
mTOR抑制剂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是P13K/Akt通路的下游分子,是控制包括胶质瘤在内的细胞生长、增殖及周期调节的中心环节.自噬性细胞死亡是继细胞凋亡之后抑制肿瘤增殖的新的途径和机制,而近年对于各种药物包括mTOR抑制剂引起细胞自噬性死亡从而抑制胶质瘤增殖的报道屡有报道.本文就近年来有关mTOR通路及其抑制剂引起细胞自噬性死亡而发挥抗胶质瘤作......
作者:杨鹏宇;张建生 刊期: 2009- 06
-
Wnt信号传导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中的作用
Wnt是动物发育的重要信号分子,在胚胎诱导、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极性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来研究表明Wnt信号分子与神经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一旦Ap在神经细胞内大量积聚,可导致Wnt信号通路的异常减弱,继而引起GSK3β活性增加,β-catenin过度降解,神经细胞变性凋亡.因此,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利用该通路中特异信号分子及其下游效应物,从而......
作者:吴明;朱元贵;陈晓春 刊期: 2009- 06
-
VEGF编码基因转染干细胞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干细胞治疗已成热点.VEGF能诱导血管生成、增加血管通透性及维持血管功能,广泛应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研究.然而VEGF难以在移植局部维持足够的浓度,寻找一种能够在移植局部持续高表达VEGF的方法是促进VEGF临床应用的关键.将VEGF编码基因转染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是获得血液循环重建具发展潜力的治疗模式.本文从VEGF的生物特性及调节因素出发,比较干细胞载体的特点及不同的转染方法,展......
作者:李慧勇;袁志诚;陈波 刊期: 2009- 06
-
子宫内电穿孔技术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研究
子宫内电穿孔技术(InUteroElectroporation),是一种利用电穿孔技术将基因引入子宫器官内的一种技术,通过调整电极的方向,可以转染脑组织不同部位的神经元.该方法在神经元凋亡、神经元极性建立和轴突发育等研究方向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子宫内电穿孔技术可以方便、快捷的干预基因的表达,有利于我们研究基因在体内的功能,从而让我们可以快捷地观察某些基因对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作者:陈鑫;卢亦成 刊期: 2009- 06
动态资讯
- 1 亚低温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现状
- 2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3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调控线粒体自噬对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 4 运动诱发电位对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诊断性意义分析
- 5 蛛网膜对儿童缺血型烟雾病间接颅内外血管重建术疗效的影响
- 6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7 微量蛋白尿与急性脑卒中
- 8 颅咽管瘤基础研究现状
- 9 脑出血后铁调素对患者铁代谢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观察
- 10 慢性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
- 11 痫性放电实现异体间转道并致痫动物的研究报道
- 12 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肿瘤
- 13 壁面切应力和颅内动脉瘤复杂的相互关系
- 14 颅脑外伤合并肺炎755例临床分析
- 15 常德市城区脑卒中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 16 异甘草素对SHG44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 17 化疗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
- 18 锁孔神经外科
- 19 p47phox基因第6外显子多态性与长沙市汉族人群脑出血的关联研究
- 20 维生素D与多发性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