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4期文章
  •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与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可能是各种病因的共同作用途径,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作为该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功能酶也被认为与帕金森病发病有关而备受关注.已经发现,UCH-L1的基因突变与家族性帕金森病有关,在散发性帕金森病中UCH-L1可能通过其S18Y的基因多肽性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谭玉燕;陈生弟 刊期: 2006- 04

  • 多发性硬化患者髓鞘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髓鞘蛋白抗体在其免疫学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发性硬化患者体液中存在多种髓鞘蛋白抗体.本文对此进展及其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介绍.......

    作者:李群彦;郝洪军;高枫 刊期: 2006- 04

  • 强力霉素的神经保护作用

    许多研究证实强力霉素除具有抗炎作用外,尚有神经保护作用,对脑卒中、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均有保护作用.涉及的保护机制有抑制白细胞浸润、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降低小胶质细胞活性和阻止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及应用价值.......

    作者:蒋国会;李光勤 刊期: 2006- 04

  • 外伤性脑梗塞的研究进展

    外伤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是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基础上及时行CT、MRI检查,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梗塞的诊断敏感性更高.脑疝、脑组织移位对血管的牵拉,颅内大血管的直接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外伤后血液浓缩高凝状态等被认为是脑梗塞的主要原因.而小儿由于颅骨结构发育不成熟又有其特有的发病机制.外伤性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亚低温、高压氧、扩容、抗血管痉挛、手术等.......

    作者:郝继恒;毛伯镛 刊期: 2006- 04

  • 树突棘与学习记忆

    树突棘是树突分枝上的棘状突起,是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部位.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突触可塑性常与树突棘的形成、脱落、扩张和萎缩等形态变化相伴发生.通过综合评价该领域新的实验结果,本文对树突棘的形态变化与突触信号传导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妍;唐民科;张均田 刊期: 2006- 04

  • 整合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脑膜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整合素为粘附分子中一类跨膜糖蛋白,除参与粘附功能外,还可通过独特的信号传导途径,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运动以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整合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与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整合素在正常脑内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在脑膜瘤中各种不同整合素表达的改变影响其增殖、分化、恶性转化,对脑膜瘤的生物学性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整合素在脑膜瘤中表达的研究展示了新的抗肿瘤前景,通过适宜的干预,干扰整合素......

    作者:韩杨云;曾义;游潮 刊期: 2006- 04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未明,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我们对近年来药物: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神经营养因子、抗凋亡、抗炎性类药物等治疗ALS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黄慧;张成 刊期: 2006- 04

  • 帕金森病并发排尿障碍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患者表现为运动障碍的同时,70%伴有排尿障碍.帕金森病引起的排尿障碍表现为刺激症状和梗阻症状,通常以刺激症状为主.其发病与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减少及D1受体机能低下有关.对帕金森病引起的排尿障碍症状多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得分(IPSS)评定.IPSS调查表可用于测定排尿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区分梗阻和刺激症状.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它对症治疗.......

    作者:乔晶;邹飒枫;韩毅 刊期: 2006- 04

  • 纳米粒子——协助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靶向载体

    许多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因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而在临床应用中受限,纳米粒子能协助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并将其靶向有效地运载入脑内.PBCA纳米粒子运载药物的作用机制尚存在争议,似乎不适用于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PEG-PLA/PLGA纳米粒子血液循环时间长,毒性较低,具有缓释特性,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运载的应用中体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本文将对几种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纳米粒子的作用机制、性质、临床意义及研究进......

    作者:龙莉莉;肖波 刊期: 2006- 04

  • 选择性低温脑保护方法研究进展

    本文从亚低温及深低温脑保护两个方面重点叙述低温脑保护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其中亚低温研究方法包括头部冰帽法、股颈动脉分流法、股颈静脉分流法、上呼吸道冷却及咽部降温法等;深低温研究方法包括股颈动脉分流法、肱动脉灌注法、颈部静脉灌注法、颈部动脉灌注法.其中颈部动脉灌注法研究多也为深入.各种方法在实验研究、临床应用中证实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选择性脑低温具有效果可靠、降温迅速、并发症少、脑温控制方便等优点.......

    作者:傅西安;徐蔚;冯忠堂 刊期: 200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