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Alzheimer病与胰岛素抵抗
Alzheimer病在早期或发病前存在脑局灶性血流量、葡萄糖利用率降低,说明存在脑葡萄糖代谢障碍,其机制主要是胰岛素信号转导异常导致胰岛素抵抗.但胰岛素抵抗与Alzheimer病的关系尚无定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晓玲;丁美萍 刊期: 2003- 03
-
空肠弯曲菌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研究提示,可能与某些病原感染后所致免疫反应有关,尤其与空肠弯曲菌(CJ.)前驱感染关系密切,其致病机制尚不明了.近年来,CJ相关GBS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从流行病学、免疫学、病理学和遗传学特征以及临床等方面对CJ感染诱发GBS的研究状况加以综述.......
作者:谢龙山;蔡方成 刊期: 2003- 03
-
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脑外伤中的应用
微透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以透析原理作为取样基础的新的化学采样技术,具有活体取样、动态观察、定量分析、采样量小、组织损伤轻等特点.在神经科学领域已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其原理、方法、优缺点、影响因素及在神经科学尤其颅脑外伤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并对微透析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作者:胥全宏;冯华 刊期: 2003- 03
-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年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的特异性病毒受体、病毒基因组的特定序列和编码的产物等决定了病毒的嗜神经性和神经毒力,免疫因素在HSE中起双重作用.机体免疫力降低可引起神经节内潜伏的病毒活化,免疫因素也参与了该过程.......
作者:左联;谢鹏 刊期: 2003- 03
-
多发性硬化的非脱髓鞘性病变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多发性硬化(MS),目前认为其存在轴突横断、丧失及神经元损害等非脱髓鞘性病变,并且是造成MS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对其进行监测、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病理、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等方面作一阐述.......
作者:李美山;许虹 刊期: 2003- 03
-
凝血酶活性在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中凝血酶活性普遍增强,高水平的凝血酶能够促进微循环中纤维蛋白的沉积,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并参与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与缺血后脑组织损伤关系密切.而直接型凝血酶抑制剂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后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辛晓瑜;刘振国 刊期: 2003- 03
-
拉莫三嗪及其衍生物的神经保护作用
拉莫三嗪及其衍生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与调节电压依赖性钠通道,抑制突触前膜谷氨酸盐释放及作用于电压门控性钙通道、降低钙调性细胞毒性有关.......
作者:郭文超;易咏红 刊期: 2003- 03
-
质子(1H)磁共振波谱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波谱(MRS)可用于无损伤地进行活体定位脑组织的代谢、生化研究及定量分析,其在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监测病情发展有明显的价值.文章综述了近年来1H-MRS诊断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显示了1H-MRS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黄海东;宦怡;邓敬兰 刊期: 2003- 03
-
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中的若干问题
随着磁共振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积极手术切除髓内肿瘤,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工作中普遍关心的手术时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肿瘤切除技巧、脊柱稳定性以及术后是否放疗、化疗等问题.......
作者:万经海;李汉杰 刊期: 2003- 03
-
synphilin-1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
α-synuclein蛋白是帕金森病(PD)Iewy小体(LBA)的主要成分,近年在lb中又发现一新的蛋白synphilin-1,且与α-synuclein相互作用.有研究认为synphilin-1可能在LB的形成中起作用.了解synphilin-1的结构、功能与PD及相关蛋白的关系,可进一步探讨PD的发病机理.......
作者:谢安木;刘焯霖 刊期: 2003- 03
动态资讯
- 1 视神经脊髓炎标志性抗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 2 Huntington舞蹈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 3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 4 地震致颅脑创伤的研究进展
- 5 桥本氏脑病
- 6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与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 7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8 脑微出血与不同亚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预后分析
- 9 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与脑创伤
- 10 树突状细胞在重症肌无力发病中的作用
- 11 难治性癫痫与信号转导
- 12 脑微出血的影像学表现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 13 脑膜瘤的增殖与侵袭性的分子研究进展
- 14 17β-雌二醇对缺氧缺血大脑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15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16 脑动静脉畸形伽玛刀治疗前后MRI的影像改变
- 17 术前MRI预测垂体腺瘤质地的研究进展
- 18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 19 NF-κB与胶质瘤
- 20 双阿斯匹林交联血红蛋白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