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3年第3期文章
  •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遗传方式及其基因定位

    先天性眼球震颤(CN)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遗传性疾患,大多从婴儿期开始起病,以双侧眼球发作性的节律性摆动为典型症状,其遗传方式有多种,可由多种突变基因引起而具有相似表现型.相关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仍未明确责任基因.......

    作者:刘志蓉;丁美萍;张宝荣 刊期: 2003- 03

  • 水通道蛋白AQP4与脑内水代谢的研究进展

    Aquaporin-4(AQP4)是1994年发现的,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是脑内含量为丰富的一类水通道蛋白,分为三个亚型,与脑内水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对水跨膜运输的方向性,终是要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且往往是在外界刺激作用下才发挥其功效的.流体静力压、胶体膨胀压、PH值、激素类以及蛋白激酶A、C等诸多因素,对AQP4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存在着组织特异性调节作用.......

    作者:武弋;王彦刚;章翔 刊期: 2003- 03

  • 下丘脑室旁核在调节水、钠代谢神经网络中的作用

    下丘脑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的中枢神经结构,它包括对摄食、水电解质平衡、体温、睡眠、情绪、感觉、性行为、垂体激素释放、昼夜节律调节等多种功能的影响.而下丘脑室旁核(partaventricularnuclus,PVN)是其中重要的核团之一,参与以上多种功能调节.目前对下丘脑及PVN的研究成果颇多,但由于其神经网络关系复杂,存在从分子水平到大体神经解剖结构之间连续或不连续的整合关系,还需长期创新性......

    作者:刘伟;朱贤立;丰育功 刊期: 2003- 03

  • 缺血性脑损伤和神经再生

    脑缺血可诱导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再生,脑缺血后神经再生常见于海马和SVZ,可能与缺血性脑损伤后的记忆恢复有关.脑缺血后神经再生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神经营养因子、5-HT、炎症和凋亡等有关,干细胞移植能改善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动物的神经损伤症状.......

    作者:费力;季耀东 刊期: 2003- 03

  • 线粒体在缺血性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

    脑缺血后触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级联反应,神经元的死亡涉及坏死和凋亡两种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在整和各种死亡刺激信号,决定细胞命运的过程中起着枢纽的作用.线粒体通过释放细胞色素C及其他凋亡相关因子启动caspase蛋白酶级联反应,诱导细胞凋亡性死亡;也可通过过度产生自由基、呼吸链电子传递的破坏和ATP产生的障碍,诱导细胞坏死性死亡.因此,线粒体损伤与缺血性神经元死亡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朱炬;王纪佐 刊期: 2003- 03

  • 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研究进展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头部在加速度运动时脑深部组织因剪应力作用引起的广泛损伤.近年来对DAI的研究很多,已深入到亚细胞及分子水平,人们通过动物实验对DAI的病理发展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作者:卢海涛;孙晓川;郑履平 刊期: 2003- 03

  • 血脑屏障对间充质干细胞的通透性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一大突破,但脑组织结构的特殊性限制了移植方式,无论是脑组织原位移植还是脑室内注射干细胞都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和局限性,经外周血管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血脑屏障并向病变组织定向迁移,本文从特异性粘附分子的表达、血脑屏障固有薄弱环节、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及病变组织的趋化作用等方面阐述了间充质干细胞进入脑实质的机制,为干细胞移植方法学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官晓清;余加林 刊期: 2003- 03

  • 癫痫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

    癫痫放电或抗癫痫药(AEDS)可不同程度影响癫痫患者激素水平.痫样放电可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轴(HP轴),影响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尤以性激素和皮质激素明显.AEDS可能直接影响或通过神经递质间接影响HP轴,或通过影响激素的代谢,改变激素的结合蛋白水平以及抑制激素合成等多种机制影响性激素或甲状腺激素水平;但不影响体内基础的皮质激素水平.......

    作者:邹漳钰;季晓林 刊期: 2003- 03

  • IGF-1与血管性痴呆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病因,是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脑部损伤所致的智力损害.IGF-1属于胰岛素家族,CNS中的IGF-1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促进神经元分化的作用.血循环和脑中的IGF-1浓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并与年龄老化产生的智能减退有关.在脑缺血性损伤后,脑组织中IGF-1及其受体表达增加,能减少梗死面积,修复损伤的神经元.血管性痴呆患者组织病理学上有胆碱能活性降低,脑内炎性斑块形成等AD脑特......

    作者:卢晓喆;黄延焱 刊期: 2003- 03

  • 重症肌无力与胸腺外恶性肿瘤

    重症肌无力约15%~30%并发胸腺瘤,胸腺外恶性肿瘤发生率较正常人高,胸腺瘤增加了重症肌无力患其它恶性肿瘤的风险.重症肌无力,尤其是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应长期随诊观察,注意寻找潜在的恶性肿瘤.......

    作者:张栩;李海峰;丛志强 刊期: 200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