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第5期文章
  •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不断发展的磁共振成像(MRI)新技术,如磁化传递成像(MTI)、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MR灌注成像(PWI)、功能磁共振成像(fMRJ)等,为多发性硬化(MS)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MS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程进展监测、疗效评估、病理机制及神经心理变化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洪 刊期: 2011- 05

  • 多发性硬化灰质病变研究进展

    中枢神经灰质病变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病理、影像等特征与神经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多模态MRI技术对于灰质病变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除继发性轴突和神经元损伤、凋亡等机制外,新近证实接触素2介导的双重免疫反应在灰质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相关进展可能改变多发性硬化的防治策略.......

    作者:刘辉 刊期: 2011- 05

  • 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可以对大脑皮质、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进行无创电刺激的技术,可以通过改变神经元兴奋性进而调节大脑皮质各区域的功能.近10余年来,许多研究者尝试运用这一技术治疗神经疾病,包括运动障碍疾病、脑卒中、癫痫、耳鸣、神经痛、抑郁症、偏头痛等.本文在此简介经颅磁刺激的原理,并对其在治疗神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魏强;陈先文 刊期: 2011- 05

  • 意识障碍评定的DOCS量表

    意识障碍量表(DOCS)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个在整体水平上评定脑损伤患者神经行为学的量表,主要内容由味觉和吞咽、嗅觉、本体觉与前庭感觉、触觉、听觉、视觉、定向、物品的功能性运用等8个模块组成,灵敏度高,特别针对植物状态(VS)和小意识状态(MCS)设计评定项目,可用于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在此对其进行系统而简要的介绍.......

    作者:谢秋幼;何艳斌 刊期: 2011- 05

  •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主要涉及炎症、脂质浸润、氧化应激.不稳定斑块破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目前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揭示其与缺血性卒中亚型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并结合其他危险因子评估,对于指导选择优干预措施及筛选药物作用靶点有积极意义.本文对内皮功能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基因、载脂蛋白E基因、同型半胱氨酸相关基因、缝隙连接蛋白基因与缺血性卒中亚型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爱松;李婧 刊期: 2011- 05

  • 血管生成素-1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素(Ang)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关注,尤其是Ang-1,不仅通过加强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结,降低血管通透性,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并能促进缺血脑组织周围侧支循环形成、延缓血管退化,稳定血管;还能直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缺血半暗带神经元.本文就Ang-1的生物学特性,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孙顺昌;王国峰 刊期: 2011- 05

  • 自体骨髓极小胚胎样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非造血组织损伤后,如何提高干细胞在组织再生过程中的修复能力是目前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成体骨髓中含有表达CXCR4+Lin-CD45的极小胚胎样干细胞(VSEL-SCs),在体外能够被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神经元等多种谱系细胞.自体骨髓动员的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无伦理学争议、无免疫源性及良好的组织融合性等优势而备受关注.......

    作者:郭慧娟 刊期: 2011- 05

  • 铜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铜参与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有神经元保护及髓鞘修复功能,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copperzincsuperoxidedismutase,SOD1)是一种含铜酶,对脊髓及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探讨铜及SOD1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神经损伤修复及临床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徐蓉 刊期: 2011- 05

  • 颅内动脉瘤的分子流行病学与遗传病学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一旦破裂出血,后果严重.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际上多个中心认为颅内动脉瘤是环境和遗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研究发现多个相关易感基因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有关.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际上对颅内动脉瘤在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因素上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加深对颅内动脉瘤流行病学与遗传因素的进一步理解.......

    作者:赵曙虹;马文群 刊期: 2011- 05

  • 多发性硬化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可以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对多发性硬化自主神经病变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参考国外文献介绍多发性硬化自主神经病变的常见临床表现、可能机制、治疗措施及临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作者:周瑞瑞 刊期: 2011-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