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垂体偶发瘤
伴随神经影像学的进步,日常诊疗中遇到垂体偶发瘤的机会增多.垂体偶发瘤主要包括垂体腺瘤、Rathke's囊肿、颅咽管瘤等.尸体解剖时的发现率6%~9%左右,MRI调查发现率10%左右.多数无临床症状及体征,在短时间内无变化.高分辩率MRI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内分泌学检测能进一步证实影像学发现的病变性质.实质性肿瘤与囊性肿瘤的自然病程不同,治疗的原则也不同.首先随访观察,当发现肿瘤有增大趋势或出现症状及......
作者:刘建宇;宋艳;刘灿虎 刊期: 2006- 06
-
树突状细胞在多发性硬化发病中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DC)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具有启动免疫应答,调节T细胞反应的功能.在多发性硬化免疫病理反应过程中,脑脊液内DC具有摄取髓鞘抗原迁移至外周,激活外周初始型T细胞作用;而脑实质内DC可激活T细胞产生持续性损伤.同时,不成熟DC、某些亚型DC和经不同处理DC参与诱导多发性硬化的免疫耐受.因此,DC在多发性硬化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秀;胡长林 刊期: 2006- 06
-
Moyamoya病的研究进展
Moyamoya病(烟雾病)是颈内动脉末端进展性狭窄、闭塞及脑底出现异常血管扩张网所致的脑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此病发病年龄呈双峰样,第一高峰在10岁以内的儿童,第二高峰在40岁左右的成人.成年患者经常表现为出血症状,而儿童多表现为短暂缺血发作或中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一般适用于脑缺血周期性或进展性发作及脑灌注量下降的病人.其手术方法有多种,主要目的......
作者:王宇锋;张建民 刊期: 2006- 06
-
年龄依赖性癫痫性脑病治疗进展
年龄依赖性癫痫性脑病(ADEE)包括大田原综合征(OS)、婴儿痉挛症(WS)、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治疗困难,预后不良,传统抗癫痫药物疗效均不理想.近年来随着新型抗癫痫药物应用临床及手术等治疗方法的开展,ADEE的治疗已取得长足进展.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其治疗方面的进展.......
作者:朱登纳;卢宏;黄希顺 刊期: 2006- 06
-
视路胶质瘤治疗新进展
视路胶质瘤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脑部肿瘤,且多发于儿童.20世纪中期有学者总结提出了视路胶质瘤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或错构瘤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于视路胶质瘤的认识,但后来学者经过大量病例的研究推翻了这一观点.随着当代神经外科手术技巧的巨大飞跃,化疗新药的不断发现,放疗技术的改进完善,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及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对这类疾病有了新的认识.但至今对视路胶质瘤的规范治疗和效果评价尚无统一的定......
作者:虞剑;黄峰平 刊期: 2006- 06
-
血红素加氧酶-1在帕金森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中所起的作用
在老化与神经变性疾病中引起铁沉积与线粒体破坏的机制尚不明确.血红素加氧酶-1(HO-1)属于应激蛋白超家族的一员,将血红素降解为铁离子、一氧化碳与胆绿素,以此在帕金森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变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洁;王建生;刘春风 刊期: 2006- 06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现代诊断和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是颅内少见肿瘤,当实质性病灶累及脑干或作为VHL病变的一部分时,其诊断和治疗仍为神经外科的一个难题.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的发展,该病术前确诊率有了明显提高,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应用使脑干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等难治性病例的全切率显著提高,病残率得到有效控制.放射治疗对于中小型肿瘤的中短期控制作用良好,在病因学基础上的药物研究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
作者:尚寒冰;赵卫国 刊期: 2006- 06
-
Orexin系统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Orexin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分布广泛,其分布区受损或Orexin系统功能损害均导致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睡眠障碍、急性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吉兰-巴雷综合征、亨廷顿病、丛集性头痛、强直性肌萎缩、糖尿病性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或血浆中Orexin浓度的改变及某些疾病发生改变的可能机制,提示Orexin系统与这些疾病的机制有关,为今后从神经内分泌学角度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
作者:吕瑞娟;张博爱;贾延劼 刊期: 2006- 06
-
长时程增强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由高频刺激引起的长时程增强(LTP)效应被认为是研究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的突触模型,可分为诱导与维持两个阶段,是由突触前与突触后机制共同参与的过程,其物质基础涉及到神经元和突触部位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质、基因等多种物质的变化.本文拟就LTP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激酶C及三磷酸腺苷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陈玲;吕佩源 刊期: 2006- 06
-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的发病机制
近的研究提示炎症反应和异常蛋白积聚在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IBM)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炎症反应以淋巴细胞,尤其CD8+毒性T细胞克隆扩增为特征,浸润并破坏肌纤维.慢性病毒感染触发炎症过程从而导致s-IBM的观点被第一次提出.肌纤维包涵体形成和β类淀粉物质、磷酸化tau蛋白等异常蛋白聚积是s-IBM的一个特征,可能导致内质网应激.肌纤维内病理性泛素的聚积可能同蛋白酶体功能障碍相关.炎症反应和蛋......
作者:朱潇颖;赵永波 刊期: 2006- 06
动态资讯
- 1 B细胞免疫调控在重症肌无力中的作用
- 2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研究进展
- 3 髓母肌母细胞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4 大鼠杏仁核电刺激癫痫持续状态后颞叶癫痫模型海马区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的表达
- 5 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激活剂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炎性机制分析
- 6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床突旁动脉瘤临床进展
- 7 小儿癫痫外科治疗进展
- 8 子宫内电穿孔技术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研究
- 9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7例脑梗死临床分析
- 10 树突状细胞在多发性硬化发病中的作用
- 1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 12 微创神经脊柱外科治疗椎间盘相关性疼痛发展史
- 13 Rho/ROCK信号通路与中枢神经轴突再生
-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的关系
- 15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乳酸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的临床价值
- 16 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治疗进展
- 17 铊中毒临床特征及神经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 18 帕金森病与内质网应激
- 19 Wilson病的基因及细胞移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 显微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