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壁面切应力和颅内动脉瘤复杂的相互关系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的病理性突出.以影像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已经预示着血液动力学和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关系.高壁面切应力(wallshearstress,WSS)导致颅内动脉瘤的产生.高或者低WSS都能导致动脉瘤的生长和破裂.低WSS会启动炎症细胞介质通路,导致大的、厚壁动脉瘤的生长以及破裂,而高WSS以及正壁面切应力梯度会触发壁细胞介......
作者:袁金龙 刊期: 2016- 01
-
丙戊酸钠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在偏头痛中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丙戊酸钠对于偏头痛具有显著预防作用,但目前丙戊酸钠对偏头痛预防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可能通过调节蛋白激酶、谷氨酸能神经传导、神经源性炎症等途径参与偏头痛病理生理过程,而丙戊酸钠可能通过修复线粒体损伤、增加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的表达以及GRP78基因转录率和蛋白水平、抑制诱导型NOS表达、调节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促进大脑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
作者:李原超;齐丹丹 刊期: 2016- 01
-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致残性慢性神经血管紊乱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目前治疗效果不佳.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调节免疫及炎症基因表达.研究发现,硝酸甘油诱导的三叉神经脊束核NF-κB激活,p65含量显著增加,被认为参与偏头痛的发病机理,且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对NF-κB信号通路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偏头痛的......
作者:张芹;齐丹丹 刊期: 2016- 01
-
弥散张量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脑外伤(TBI)中一种常见且危重的类型,此类型疾病从发现、命名至今,通过大量尸检病理学检查,其病理学改变特征已经较为明确.但从影像学角度对于此类疾病诊断及治疗标准的认识尚处于模糊状态,从而导致DAI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被低估.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本文将介绍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以及其在DAI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以期待为临床医务人员对DAI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周宇翔 刊期: 2016- 01
-
颅内血管周细胞肿瘤的治疗进展
血管周细胞肿瘤为颅内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术前诊断较困难,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该肿瘤的治疗方法上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帮助.......
作者:王俊 刊期: 2016- 01
-
神经影像在轻度认知障碍研究中的应用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的中间阶段.目前主要依据病史、神经心理评估量表、生物标记物及神经影像学等进行诊断,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检查技术快速发展,对于MCI的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神经影像领域,以期能够为MCI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将对神经影像在轻度认知障碍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运仰 刊期: 2016- 01
-
偏头痛的性别差异
女性偏头痛患病率约为男性的2~4倍,而且其头痛发作更频繁、更持久、更严重,且更容易向慢性偏头痛转化.但是存在这些差异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文献复习,从偏头痛临床表现(头痛症状、慢性转化、治疗及治疗反应、头痛相关致残性、共存疾患)及发病机制(性激素影响、遗传因素、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其他因素)方面探讨偏头痛性别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偏头痛女性占优势的机制,为以后的偏头痛研究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李婴婴 刊期: 2016- 01
-
突触后支架蛋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突触后致密物质作为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膜上的特殊结构,在神经元功能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PSD-95、Shank、Homer是突触后致密物质中重要的支架蛋白,参与调节神经元信号传导、突触可塑性等过程,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突触后支架蛋白在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此探讨突触后支架蛋白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靶点治疗的可能性.......
作者:杨甜 刊期: 2016- 01
-
慢性肾病与脑小血管病
慢性肾病(CKD)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脏损害,是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一个日益增长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研究表明CKD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其对脑小血管病有广泛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KD与无症状脑梗死、脑白质病变、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出血、视网膜动脉病变和认知障碍有关.......
作者:杨静 刊期: 2016- 01
-
3D打印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在神经外科教学、科研、疑难病例诊断、复杂手术指导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3D打印技术及其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
作者:相建 刊期: 2016- 01
动态资讯
- 1 阿尔茨海默病与氧化应激
- 2 显微镜和内镜辅助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式的对比研究
- 3 脑胶质瘤干细胞基因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 4 脑实质内或皮层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
- 5 急性脑外伤CT灌注成像研究
- 6 脑肿瘤干细胞的鉴定研究进展
- 7 应用DTI评估钻孔引流和小骨窗两种术式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预后情况
- 8 微透析技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研究
- 9 脑微透析监测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进展
- 10 颅内富血管肿瘤栓塞治疗的研究进展
- 11 37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 12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
- 13 Notch3信号通路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相关性研究现状
- 14 危重病性肌病/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 15 脑干胶质瘤
- 16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17 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成人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附16例临床分析)
- 18 结缔组织疾病伴发的脱髓鞘病变
- 19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基因研究
- 20 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脑卒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