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脑老化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
在脑老化的进程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引起认知功能的下降,其机制尚不清楚.文章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对脑萎缩程度、脑细胞相互作用、氧化应激反应、分泌酶活性的影响等方面对脑老化的进程、认知功能下降与淀粉样蛋白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兴强 刊期: 2013- 05
-
脑室出血的研究进展
目前脑室内出血对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重症医学科医生仍是一个挑战.近年通过各个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在脑室出血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在此作一综述.......
作者:付禹尧 刊期: 2013- 05
-
模拟动物冬眠在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冬眠是动物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是一种能够阻止各种有害事件引起致命伤害的独特生理适应机制.本文结合近期国内新研究结果,综合阐述哺乳动物冬眠的定义、相关机制以及药物模拟冬眠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前景,同时展望人工诱导冬眠在未来生物医学特别是卒中后神经保护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陈金玉 刊期: 2013- 05
-
Ad-VEGF-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脑梗死以高致死率和致残率而备受关注,但目前为止,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近些年,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法成为了热点.研究表明:携带VE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刺激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和保护因子,从而促进脑梗死患者的感觉、认知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就VEG......
作者:张锋;胡昌龙 刊期: 2013- 05
-
交感神经在脑血管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交感神经在脑血管中分布广泛,生理状态下对脑血管收缩扩张及脑血流量的调节等具有重要作用.在一些病理状态下,如脑血管疾病及脑外伤应激中,交感神经过度收缩脑血管及其递质过度释放会导致脑损伤.而交感神经阻滞及神经递质受体封闭对此类疾病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回顾脑血管交感神经系统的分布及其生理、病理作用,分析相关递质和介导因子,并对其在脑出血、脑缺血和脑外伤等中的作用和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魏兴梅;窦宁宁;仲骏 刊期: 2013- 05
-
长链非编码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涉及发育、肿瘤、变性及免疫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从LncRNA的4种不同空间结构及3种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形式,阐述LncRNA参与神经系统疾病AD中神经元的损伤、MS中免疫细胞的分化、HD中反义RNA作用、脑发育、神经元分化及神经细胞凋亡等过程的研究.......
作者:李业;罗朝辉 刊期: 2013- 05
-
混合谱系酶3与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混合谱系酶3(MLK3)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MAP3Ks)中的一员,广泛表达于人体组织中,可以激活不同的MAPK途径来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其活性的变化在神经细胞的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激活JNK或p38MAPK通路介导神经细胞凋亡,并且对MLK3活性的抑制可以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及相应的脑损害.因此,深入、系统的研究MLK3在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为......
作者:许妙 刊期: 2013- 05
-
ERK1/2与ROCK对话调控对脑梗死后神经血管单元的影响
神经保护是治疗脑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对神经保护的认识已从单一神经元的保护提高到了对神经血管单元多成分保护的水平.脑缺血后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进一步介导了缺血区脑细胞的损伤.在众多信号通路中,ERK1/2和ROCK这两条信号通路因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密切相关,在脑梗死后神经细胞损伤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作为ERK1/2和ROCK共同的下游靶点蛋白,......
作者:吕欣欣;张瑞雪 刊期: 2013- 05
-
创伤性脑水肿臭氧治疗与钠钾-ATP酶相关性研究进展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活性气体,能通过氧化自体血液后再回输的方法来治疗脑水肿.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血脑屏障损伤、Ca2+离子超载、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的毒性作用以及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等诸多学说.钠钾-ATP酶活性的改变与这些学说联系紧密.分析表明,臭氧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功能,增加ATP含量来改变缺血缺氧组织的钠钾-ATP酶活性,从而对脑水肿起到改善作用.......
作者:董鹏 刊期: 2013- 05
-
关于急性前庭综合征的床边检查
急性前庭综合征是以急性持续性头晕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本文综合各项临床研究阐述通过有效的床边检查鉴别周围及中枢性病因.HINT三联动床边眼动检查法在鉴别后颅窝卒中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且排除卒中比早期MRIDWI更有效.......
作者:李隽静 刊期: 2013- 05
动态资讯
- 1 G1期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 2 听神经瘤术后的脑脊液漏
- 3 透明细胞型脑膜瘤6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4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基因研究
-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创伤性脑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 6 胶质瘤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 7 NSE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 8 大脑半球切除术后人体躯体感觉功能的脑磁图评价
- 9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
- 10 帕金森病患者脚桥核的神经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 11 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颅内血肿及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 12 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
- 13 脑组织氧代谢监测仪在重型脑损伤中的应用现状
- 14 亚低温对急性脑损伤的疗效肯定吗?
- 15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16 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损害
- 17 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激酶与钙敏感性
- 18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 19 脑脉泰胶囊治疗中风后抑郁症100例临床研究
- 20 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