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脑膜瘤的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脑膜瘤足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研究发现脑膜瘤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脑膜瘤的研究应从多基因水平考虑,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肿瘤基因改变的方法:,在脑膜瘤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一些基冈的遗传多态与脑膜瘤发生有一定联系.本文就有关DNA损伤修复基因、叶酸代谢基因、药物代谢基因、细胞凋亡基因等基因多态性与脑膜瘤易感性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冠又;冯洁;郝淑煜;万虹 刊期: 2011- 02
-
替莫唑胺治疗垂体瘤的研究进展
替莫唑胺(TMZ)是一种新型的口服二代烷化剂,足目前国际上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一线化疗药物.近有报道其被用于治疗经常规手术、放疗、药物治疗后复发的功能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其缓解率分别为75%、55%及72%.06-甲基鸟嘌呤-DNA转移酶(MGMT)作为TMZ对胶质瘤疗效的预测指标,在与垂体瘤疗效的相关性研究中,目前仍存在争议.......
作者:宋烨 刊期: 2011- 02
-
岛叶癫痫的诊断及治疗
岛叶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都非常复杂,与岛叶相连的多个皮质区域参与到岛叶起始或扩散到岛叶的局灶性癫痫发作中,所以岛叶癫痫发作症状常与其他脑叶癫痫相混淆.研究发现岛叶癫痫的主要症状学特点为咽喉不适伴抓颈姿势、口周区感觉异常、发音困难或构音障碍、以局灶躯体运动表现结束.颅内电极埋藏是临床诊断隐源性岛叶癫痫的重要手段.对病灶性岛叶癫痫,手术切除岛叶病灶可获得满意的癫痫控制效果,而隐源性岛叶癫痫患者行岛叶皮层......
作者:王逢鹏 刊期: 2011- 02
-
意向运动疗法与脑缺血后损伤可塑性关系的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后通常伴有肢体功能的障碍,康复锻炼能够影响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提高大脑的可塑性,进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miRNA在蛋白质的表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意向运动是一种主动运动方式,它能大限度的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获得佳的康复效果.本文主要就脑可塑性机制、意向运动过程中蛋白质变化、缺血性卒中后miRNA表达变化以及意向运动促进脑可塑性的可能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刘建锋;胡中扬 刊期: 2011- 02
-
脑创伤患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颅脑创伤(TraumaticBrainlnjury,TBI)后睡眠障碍发病率高,超过一半的TBI患者存在失眠,大约46%的TBI患者存在睡眠中呼吸暂停、睡眠过度、嗜睡和周期性肢体运动等.下丘脑损伤导致的神经递质减少可能参与了过度睡眠的病理生理.依据睡眠障碍治疗指南可以有效治疗部分患者.促醒药物和中枢神经系统刺激疗法对嗜睡、睡眠时间延长和白天过度睡眠的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加强对睡眠时问延长和昼夜节律......
作者:李爱林 刊期: 2011- 02
-
CD40-CD40L相互作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认知功能减退、精神行为异常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近来发现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CD40及其配体CD40L相互作用可以影响Aβ的产生及Tau蛋白磷酸化,参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应答,并且参与外周血管炎症反应,与AD病理机制关系密切.围绕CD40-CD40L为中心的潜在的诊断及治疗手段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王宝萍 刊期: 2011- 02
-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非药物治疗在失眠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研究,其初衷是教会患者正确的睡眠习惯,改变对睡眠的不正确认识,提高睡眠质量.其中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相比,对于治疗失眠有同样的功效,且远期疗效更好.目前常用的认知行为疗法包括认知疗法、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睡眠时间限制、矛盾意向、放松疗法,以及音乐疗法和光照疗法.......
作者:何雪玲 刊期: 2011- 02
-
恶性脑膜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与诊疗进展
恶性脑膜瘤仅占全部脑膜瘤的1.0%-2.8%,但治疗上比较棘手.为此,我们在复习近年来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恶性脑膜瘤定义的演变、与脑膜瘤恶性转化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等分子机制、恶性脑膜瘤的病理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核分裂像)和影像学特征、恶性脑膜瘤的治疗(手术、放疗、质子治疗和化疗)策略进行总结,以指导恶性脑膜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范存刚 刊期: 2011- 02
-
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以运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但其非运动症状却非常常见,这些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感觉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它们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样,病理机制复杂,诊断和临床评估困难,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照料者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并没有被临床医生充分认识,临床上应该加强对其的认识和重视,使其评估常规化,争取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从而提......
作者:王新;于谭方 刊期: 2011- 02
-
还原体肌病研究进展
还原体肌病(RBM)是一种少见肌病,目前其病因尚未清楚,发病机制多倾向于FHL1基因突变.人们对其缺少深刻认识,国内文献对其介绍的报道也较少.本文参考国外新文献就其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林鹿杰 刊期: 2011- 02
动态资讯
- 1 颅脑创伤患者侧脑室穿刺置管精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2 抗癫痫药物临床治疗的误区
- 3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分析
- 4 α-共核蛋白异常积聚及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5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7例分析
- 6 拉莫三嗪治疗儿童癫痫合并注意障碍伴多动的自身对照研究
- 7 裂隙脑室综合征
- 8 脂多糖与帕金森病模型的研究
- 9 内皮素与创伤性脑水肿
- 10 帕金森病与内质网应激
- 11 胶质瘤中LC3B与CD68+小胶质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及意义
- 1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的生物学标记研究进展
- 13 纳米载体递药跨血脑屏障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 14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 15 癌性周围神经病的研究进展
- 16 Fas/FasL在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 17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 18 脑膜的合成及分泌功能
- 19 大鼠海人酸致痫模型的症状表现、致痫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 对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