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年第2期文章
  • 蛋白激酶B在神经突起生长中的作用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关键的下游效应因子蛋白激酶B(PKB/Akt)表达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神经元突起的形态,对突起的生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叙述了Akt如何影响神经突起生长,涉及突起长度、分支数目、轴突直径、轴突长度、轴突形成、轴突再生、树突直径等神经突起生长方面,还通过Akt下游信号通路多种底物的作用来探讨Akt促进突起生长涉及的复杂机制,为探讨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唐蔚 刊期: 2014- 02

  •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成人外周血中鉴定出一类具有前体内皮细胞特性的细胞,称之为内皮祖细胞(EPC).对于这种细胞的研究表明其具有干细胞特性,参与了神经再生和再血管化,在脑血管疾病中发挥正性作用,能够帮助缺血性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手段单一且疗效不确切,内皮祖细胞的修复潜力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讨论了目前关于内皮祖细胞特性的研究进展,以及它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龚如 刊期: 2014- 02

  •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与相关危险因素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率在不同种族人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与种族间颅内、外动脉的遗传易感性、血流动力学差异有关.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对颅内、外AS的贡献比也存在差异.其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的贡献比更高,而脂代谢异常对颅外动脉粥样硬化(ECAS)的贡献比更高.本文就遗传易感性、血流动力学差异及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对颅内、外AS的贡献比差异进行了综述.......

    作者:段朋仓 刊期: 2014- 02

  • 脑涨落图的技术原理及临床研究应用

    脑涨落图(EFG)是一种无创检测大脑多种神经递质功能的新技术.本文简述了EFG的神经电生理原理;回顾了其在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癫痫、失眠症、抑郁症等疾病中的应用.表明EFG有可能成为探讨某些脑部疾病的病因、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重要实用技术.......

    作者:郭田生 刊期: 2014- 02

  • 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抗胶质瘤研究进展

    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是表观遗传学经典的调节途径.其中,组蛋白乙酰化途径在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受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istoneacetyltransferase,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两类酶调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nhibitors,HDACIs)可以通过改变细胞内组蛋白乙酰化程度改变染色质空间结构,从而抑......

    作者:李仲颖 刊期: 2014- 02

  • 脑缺血后脑内血管新生机制

    脑缺血发生后,纤维连接蛋白(Fn)和基底膜聚糖C-端第五功能区(DV)等细胞外基质成分表达增加,与其相应的受体整合素α5β1或αvβ3结合,可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生长因子释放增加,从而启动内源性血管新生,促进缺血区血供恢复,挽救濒死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外基质(Fn、DV)-受体整合素-生长因子(VEGF、Ang)通路在脑缺血后血管......

    作者:黄绮娟 刊期: 2014- 02

  • 内质网在神经细胞稳态中的作用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之一,是蛋白质加工和钙储存的主要场所.内质网不仅本身参与Ca2+平衡的调节,还通过与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神经细胞的各种活动.此外,细胞在内质网应激状态下启动的未折叠蛋白反应,与氧化应激、自噬等细胞反应联系密切,在对抗应激、促进细胞生存或凋亡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上述各方面对内质网在神经细胞稳态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贾砚秋 刊期: 2014- 02

  • 普瑞巴林耐受不良及成瘾性

    普瑞巴林系新一代治疗神经痛的药物.近几年关于普瑞巴林耐受不良的报道逐渐增多,主要为头晕、嗜睡、体重增加、肌阵挛、男性乳房发育、脑病、性功能障碍及精神异常,多呈剂量依赖性,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普瑞巴林改变神经递质的传递有关.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每日大量不超过600mg,缓慢减量逐渐撤药等策略既有助于避免耐受不良的发生,又可防止普瑞巴林成瘾性的出现.......

    作者:陈嫄 刊期: 2014- 02

  •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现状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与常染色体显性突变密切相关,随着分子遗传生物与临床症状认识的提高,对其辨别力也随之提高.本文从分子遗传学与临床症状特点上系统的描述了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对其发病特点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兴强 刊期: 2014- 02

  • 肌源性因素在躯干前曲症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躯干前曲症是指站立位时躯干的异常弯曲,于行走时加重,仰卧位时缓解,伴或不伴有疼痛.其发病机制不清,既可单独发生,亦可伴发于帕金森病及各种肌病.随着MRI和肌活检技术的发展,显示肌源性因素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躯干前曲症发病,包括椎旁肌变性、腹壁及相关躯干屈曲肌群过度收缩等多种因素.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艳雯;肖莉彬 刊期: 201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