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3期文章
  •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病理基础为局灶脱髓鞘,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非对称性肢体无力,电生理以运动神经的传导阻滞为特点的一种疾病,目前认为其与神经节苷脂抗体有关,免疫球蛋白对其治疗有一定疗效.本文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以上各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封菲;丁美萍 刊期: 2005- 03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是IGF/IGFBP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多种疾病尤其是肿瘤中其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参与调节IGFs的活性,而促使IGFBP-2基因表达升高的因素尚不清楚.近几年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也有与IGFBP-2相关的报道,尤其是在胶质瘤的研究方面,已发现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越高,IGFBP-2表达水平也越高,提示该因子可能作为胶质瘤的诊断指标.......

    作者:白雪;王金环 刊期: 2005- 03

  • 去甲肾上腺素对皮质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大脑皮质不仅在胚胎发育时期具有可塑性,而且在成年期,尤其在疾病、损伤时表现更为显著.许多物质可影响大脑皮质的可塑性.其中,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经典的神经递质对皮质神经可塑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对突触的形成和维持有营养作用;参与正常神经细胞的发育、分化、信息传递等生理功能过程;对中频的联系记忆和空间记忆的恢复是重要的;增强皮质运动神经的兴奋性.......

    作者:李红梅;肖农;周江堡 刊期: 2005- 03

  • IL-13R与脑胶质瘤的关系

    脑胶质瘤是在颅内发病率高的一类肿瘤,其恶性程度高,疗效差,且容易复发,因此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人们发现脑胶质瘤与许多细胞因子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中与白细胞介素13的关系尤为密切.白细胞介素13受体(IL-13R)在脑胶质瘤细胞表面存在高表达,并在脑胶质瘤恶性增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以IL-13R为靶标用IL-13介导细胞外毒素杀伤恶性胶质瘤细胞目前在美国已经进......

    作者:章剑剑;郑伟明 刊期: 2005- 03

  • X-连锁凋亡蛋白通路调控及在脑缺血中的表达

    X-连锁凋亡蛋白(XIAP)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s)中抗凋亡作用强的成员,通过抑制始动或效应半胱天冬酶(Caspases)活性发挥抗凋亡作用.但受到第二个线粒体源性Caspase激活剂/低等电点的IAP直接结合蛋白(Smac/DIA-BLO)、XIAP相关因子1(XAF1)和需求高温的丝胺酸蛋白酶A2(HtrA2)等相关因子的负性调控.脑缺血后XIAP通路基因表达增高,参与了脑缺血后细胞凋亡......

    作者:曹立梅;毕桂南 刊期: 2005- 03

  • 基因干扰及其在神经科学的应用

    基因干扰是针对外源dsRNA(doublestrandedRNA)如病毒和转座子等的细胞防御性反应,ds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将人工设计的dsRNA导入细胞可以激起这种反应,沉默靶基因,产生相应表型.人们利用这一技术在神经基因功能以及神经疾病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基因干扰的发现、机制、特点及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

    作者:杨天华;周东 刊期: 2005- 03

  • 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与脑创伤

    脑创伤后无数代谢和生化过程,可致细胞坏死及凋亡,称为细胞死亡的级联反应,都是兴奋性毒性的下游事件.谷氨酸转运蛋白、谷氨酸受体及谷氨酸/胱氨酸转运体等都在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中扮演重要角色.缺血及缺氧是脑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在缺血及缺氧所致的急性坏死和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可减轻兴奋性毒性,寻找高选择性的NMDAR拮抗剂对治疗脑创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爱林;只达石;黄慧玲 刊期: 2005- 03

  • 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由于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增加降低了诱发偏头痛的阈值,皮质扩散抑制活动触发先兆产生,然后三叉神经系统被激活释放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导致血管扩张和中枢致敏,再加上中枢疼痛调节系统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头痛,而导水管周围灰质进行性受损则可能是延长头痛发作时间,并使发作性偏头痛转变成慢性偏头痛的原因.......

    作者:叶小菊;胡兴越 刊期: 2005- 03

  • 书写痉挛研究现状

    书写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特发性任务相关性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疾病.临床上以手部包括前臂在内协同肌和拮抗肌过度不协调同时收缩导致的书写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脑功能研究为探讨其发病机制提供了代谢基础的新方法.多种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基底节、丘脑,尤其是壳核的功能紊乱有关.目前治疗上首选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功能脑外科手术成为书写痉挛治疗发展的新方向.......

    作者:王莉;胡兴越 刊期: 2005- 03

  • 放射治疗诱发颅内肿瘤的探讨

    颅脑部放射治疗自上个世纪以来广泛应用于颅脑部的肿瘤及一些良性疾病,而临床资料和动物实验均已证实,颅脑放疗可以诱发颅内肿瘤.本文针对颅脑放疗诱发颅内肿瘤的发病率、致瘤时间(从接受治疗性射线到诱发颅内肿瘤形成的时间)、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方面进行总结,并在放疗方法、放疗剂量、年龄等方面探讨放疗诱发颅内肿瘤的影响因素,进而寻找减少放疗诱发颅内肿瘤的方法.......

    作者:龚杰;刘伟国 刊期: 2005-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