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评价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的研究进展
炎性反应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程进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作为一种新的炎性标记物,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日益增多,多项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此文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临床预后评估作一综述.......
作者:王钦鹏;苏丹丹;张燕菊;王国娟 刊期: 2016- 05
-
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
大径小于3mm的颅内动脉瘤被称为微小动脉瘤.微小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因为较高的术中破裂率及绝大多数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一直是具有挑战性的.随着介入材料的更新及各种辅助技术的应用,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较之前有了较大的进步.术中破裂、血栓形成等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较前有了明显的改善.......
作者:秦飞云 刊期: 2016- 05
-
医疗大数据时代的脑胶质瘤研究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完成,对脑胶质瘤的产生和发展机制进行分子水平观测成为可能.运用大规模数据分析技术对胶质瘤及其亚型进行预测和诊断,构建基因关系调控网络,意义深远.大数据时代下的胶质瘤研究有其不同于传统科研模式的鲜明特点,本文将介绍高通量组学大数据技术为胶质瘤研究带来的一系列变化、阐述现阶段的大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如何引领胶质瘤科研观念转变、推动胶质瘤分子靶点挖掘、指导胶质......
作者:王非一凡 刊期: 2016- 05
-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语言学的量表诊断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是一种早期以语言功能损害为突出特点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综合征,新共识对其语言学检测任务及评估内容做了阐述,但没有规定统一的语言学评定量表,本文就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的语言学量表检测进行综述.......
作者:赵伟杰 刊期: 2016- 05
-
术中超声及超声造影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中影像技术可协助手术相对安全地进行,进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生活质量.术中影像技术种类繁多,以实时、经济的术中超声应用为广泛.近年来,出现了基于术中超声的新显像方式——术中超声造影.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术中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发展、优劣势、在部分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作者:张霓嘉 刊期: 2016- 05
-
静脉早显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在进行血管再通或评估时,若动脉期提前显示静脉结构,则可认为有静脉早显.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缺血后自身调节受损,血管显著扩张,造影剂快速通过扩张的血管,从而导致静脉早显.静脉早显的出现,常提示梗死后出血转化、脑血管调节受损、不可逆性脑梗死等病理生理改变.静脉早显对决定是否进一步取栓或溶栓治疗,评估脑组织生存能力和出血风险,避免血管再通后再灌注损伤和无效血管再通的发生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张旗林 刊期: 2016- 05
-
应用抗栓药物的颅内出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纠正策略研究进展
长期应用抗栓药物的患者合并颅内出血时,面临着更高的血肿扩大、手术止血困难和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及时正确的纠正抗栓药物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是治疗的关键环节.抗栓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药物、溶栓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不同的抗栓药物引起的凝血功能改变不同,相应的凝血功能障碍纠正策略也不同.本文针对不同种类的抗栓药物,对其引起的凝血功能改变及相应的纠正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李朝晖;黄哲浩 刊期: 2016- 05
-
Rho激酶抑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作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的一个成员,是小GTP酶Rho的下游第一个效应器.ROCK接受来自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参与调控诸多重要的细胞活动.本文就ROCK的结构、分布、调控及生物学效应作简要介绍,并着重阐述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进展.......
作者:于芳苹 刊期: 2016- 05
-
从蛋白质质量控制系统探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靶点
阿尔茨海默病(AD)影响巨大、机制复杂,如何研发能够干预其发病机制、延缓疾病进展的药物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热点.脑内蛋白质量控制系统作为处理异常蛋白沉积的重要机制越来越受到AD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正是从阐述蛋白质量控制系统的内质网系统、分子伴侣蛋白系统、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以及自吞噬-溶酶体系统与AD脑内β淀粉样蛋白、过度磷酸化Tau蛋白的关系入手,以期产生有益于研发减少及清除致病蛋白的AD治疗新策略.......
作者:张学凯 刊期: 2016- 05
-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发病1年时血清VILIP-1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分析MoCA分值与血清VIL1P-1水平、NIHSS评分和BI评分的相......
作者:郭文娟;王宏;王茂松;嵇继宇 刊期: 2016- 05
动态资讯
- 1 内皮抑素与肿瘤
- 2 嗅鞘细胞移植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 3 白藜芦醇通过SIRT1/AMPK信号通路减轻MPTP诱导的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
- 4 TRAIL及其受体在脑胶质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 5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6 应激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 7 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对脑卒中评估的价值
- 8 PPARγ基因C1431T多态性及其与脑出血的关系
- 9 014 开放性MRI介导下颅内囊性病变的治疗
- 10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动脉阻塞致缺血性脑卒中小鼠cPKCγ表达水平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影响
- 11 脑白质变化与痴呆
- 12 热休克蛋白70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13 Toll样受体4与癫痫
- 14 拉莫三嗪及其衍生物的神经保护作用
- 15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对脑梗死预后的评价
- 16 微创神经外科的现状
- 17 钾离子通道KCNQ2、KCNQ3与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
- 18 抗癫痫药物及其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19 线粒体脑肌病一家系二例报道
- 20 癫痫及抗癫痫药物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