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其在脑胶质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是近来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BMSCs来源丰富,转染外源基因后能在体内、外稳定表达,可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具有很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基因治疗的良好载体,但仍存在一些亟待明确的问题.现主要综述BMSCs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其作为基因载体治疗胶质瘤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春晖;焦保华 刊期: 2006- 03
-
脑肿瘤干细胞的鉴定研究进展
近有多位学者报道,从恶性胶质瘤中分离培养、纯化并鉴定出脑肿瘤干细胞,这些细胞在脑肿瘤中含量甚微,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特点;且在体外培养和移植入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鼠脑内均能分化形成与亲本肿瘤相同的表型;是肿瘤生成、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在这一系列研究中,脑肿瘤干细胞的鉴定是其关键,现对近年来有关脑肿瘤干细胞的鉴定作一综述.......
作者:王昆鹏;杨智勇;王廷华 刊期: 2006- 03
-
内皮素与脑血管痉挛的机制及其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导致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是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内皮素(ET)是目前已知的作用强的血管收缩因子,在CV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在介绍ET的生物合成及其受体的基础上,着重阐述ET和脑血管痉挛的基础、临床研究,针对ET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策略如降低血ET水平、拮抗调控ET受体、内皮素转换酶抑制剂、基因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罗伟;许百男 刊期: 2006- 03
-
颞叶癫痫易感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颞叶癫痫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性疾病,遗传背景在颞叶癫痫病因和临床表现型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目前颞叶癫痫相关的白介素-1β基因、白介素-1受体抗体基因、γ-氨基丁酸B受体1基因、前强非肽基因、载脂蛋白Eε4基因、朊蛋白基因6种易感基因多态性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者:丁成赟;李志梅;王拥军 刊期: 2006- 03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号染色体上FRG1、FRG2、ANT1基因为该疾病的有力候选基因.发病机制复杂,围绕系列候选基因转录水平的分析是目前研究的焦点,FRG1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成功构建为基因转录异常学说提供了支持.4号染色体长臂的核内定位和亚端粒变异也与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陈中杰;王柠 刊期: 2006- 03
-
无症状性脑膜瘤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近年来无症状性脑膜瘤的发现率不断增加.本病多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肿瘤生长速率低、倍增时间长.临床上主张采用多种方法治疗.首先应严密随访观察,应用MRI/CT每3~6个月进行一次颅脑扫描,注意肿瘤体积是否增大、影象强度的变化.依据肿瘤的增长速率、倍增时间,选择好时机争取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及时手术切除;对位于颅底直径小于3.0cm的肿瘤可首选γ-刀治疗;手术切除后残留或复发的肿瘤γ......
作者:刘建宇;张丽君;刘灿虎 刊期: 2006- 03
-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SPECT和PET研究进展
本文就功能神经成像技术SPECT、PET对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及神经生化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提示TS所涉及的脑区不仅局限于基底节,额叶、颞叶、顶叶、扣带回、小脑等区域也有不同程度受累.另外中枢多巴胺能受体与递质的异常可能参与TS的发病机制.......
作者:刘红;张本恕 刊期: 2006- 03
-
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及术前评估
癫痫是危害较大的神经系统常见病,其中约30%~40%属于难治性癫痫,近年来随着术前评估及外科手术技巧不断改进,特别是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外科治疗尤其是对颞叶内侧癫痫的治疗疗效满意.癫痫的术前评估至关重要,手术效果与术前致痫灶定位准确与否密切相关.癫痫术前评估包括非侵袭性评估(Ⅰ期)和侵袭性评估(Ⅱ期),随着新的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术前评估通过脑电图、脑磁图、CT、MRI、磁共振波谱、功能MRI成像......
作者:罗昱;肖绍文 刊期: 2006- 03
-
颅脑损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颅脑损伤的基因治疗针对脑损伤后基因表达的改变,选择合适的基因靶点,使其在特定的损伤区域得以控制性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死亡,促进损伤的修复,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回顾了近年来颅脑损伤后基因表达变化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包括颅脑损伤基因治疗的动物实验、基因治疗载体以及应用途径等方面.......
作者:温良;郑学胜;刘伟国;杨小锋 刊期: 2006- 03
-
视神经管减压术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大多数是发生在视神经管段的间接性损伤;损伤后视神经出现缺血、水肿等继发性病理变化,并发生分子水平上的改变.临床上,准确的诊断、恰当手术时机的把握及选择适宜的视神经管减压术式对预后均有至关重要影响.一般主张尽早手术,伤后3天内手术效果好,而伤后3周以上手术效果就不理想.视神经管减压术式主要有经颅减压术,经鼻窦入路、鼻腔内窥镜经筛蝶窦入路及眶内入路等几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
作者:徐金山;厉玉鹏;马景鑑 刊期: 2006- 03
动态资讯
- 1 帕金森病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 2 氟哌啶醇治疗伴脑电图异常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观察
- 3 面肌痉挛显微外科治疗进展
- 4 显微镜和内镜辅助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式的对比研究
- 5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脑缺血缺氧性损伤
- 6 偏头痛对中年女性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7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的进展
- 8 热休克蛋白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 9 mTOR抑制剂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 10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循证与辨证
- 11 基于线粒体的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 12 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佳时间窗的探讨
- 13 脑脊液中细胞源性囊泡对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
- 14 朊蛋白(PrPc)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 15 动脉自旋标记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16 抑制Na+内流与神经保护作用
- 17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与脑出血之间关系的研究
- 18 肌萎缩侧索硬化实验模型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9 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附128例报告)
- 20 维生素D与多发性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