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1期文章
  • 不同载体系统介导GDNF的基因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多种神经元具有营养作用,本文就不同载体的特性及介导GDNF基因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方琳;刘永茂 刊期: 2005- 01

  • 功能性经颅多普勒超声

    功能性经颅多普勒是研究智能活动时双侧大脑半球的不同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的技术,不同认知任务的完成可以诱导双侧大脑半球血流速度的不同增加,通过分析比较双侧半球事件相关血流速度改变的差异,可以无创性的评估高级认知功能的偏侧优势,如语言优势半球的评估或空间感知优势半球的评估,其可靠性被Wada试验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所印证.此外,作为一种新的高级神经功能的检查方法,被应用于脑的基本功能和某些疾......

    作者:王文富;汪洪;刘诗翔;朱榆红 刊期: 2005- 01

  • 抑制Na+内流与神经保护作用

    颅脑外伤或脑缺血缺氧时,一系列继发性的病理生化机制将导致细胞内Na+急剧升高,而Na+的内流被认为是继发性脑损害的始动因素之一,可通过多种机制使细胞内Ca2+增加,继而促发了一系列终导致细胞死亡的级联反应.一些Na+通道阻滞剂已被初步证明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而一些具有抑制谷氨酸转运蛋白,或抑制Na+/H+交换的新型化合物也显示出较强的抑制Na+内流的作用,但抑制Na+内流与神经保护作用之间的关......

    作者:毛青;江基尧 刊期: 2005- 01

  • 血脑屏障连接复合体与脑损伤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连接复合体是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基础.血脑屏障连接复合体是由紧密连接和粘附连接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具有主动调节性的细胞系统.近年的研究表明,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金属基质蛋白酶、组胺和缓激肽等,通过影响血脑屏障连接复合体的结构和分布,是导致脑损伤的重要环节.深入探讨血脑屏障连接复合体的分子结构、在脑损伤时的变化以及对血脑屏障通透性调节的可能机制为脑损伤的临......

    作者:彭镜;尹飞 刊期: 2005- 01

  • 组织微阵列技术及其在神经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组织微阵列是一种能够把成百上千个微小组织切片有规则地排列于一张载玻片上而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的新兴组织学技术.由于所需组织量极少,特别适合用于有限的组织块检测大量涌现的新基因或蛋白.数百甚至数千个标本被制作在一张组织微阵列切片上,具有快速、高效、高度一致性的优点.在神经肿瘤研究中,有学者利用组织微阵列分析了胶质瘤中常见相关基因,发现多个基因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学分级和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将该技术与cD......

    作者:卢轶;王金环 刊期: 2005- 01

  • 溶血磷脂酸及其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磷脂介质,其主要来源于活化血小板的释放,且具有促进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所以,血浆LPA水平可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预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此外,LPA又是LDL-C氧化过程的代谢产物,并作为OX-LDL-C的活性成分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以及血栓的形成过程.而在AS斑块的脂质中心聚集了大量的LPA,成为导致AS斑块不稳......

    作者:沈宏锐;刘俊艳 刊期: 2005- 01

  • 创伤性脑损伤的移植治疗研究

    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可通过移植方法治疗的组织有神经干细胞(NSCs)、胚胎神经组织、胚胎干细胞(ES细胞)、骨髓基质细胞(BMSCs)、脐血细胞和NT2N神经元.胚胎神经组织来源不足而BMSCs和脐血细胞来源丰富,ES细胞和NSCs移植于体内有分化成肿瘤的危险.移植途径包括靶点移植、静脉移植和动脉移植三种途径,靶点移植是常用的移植方法,而静脉移植和动脉移植可避免靶点移植对脑组织的损伤.移植部位......

    作者:卢奕;吴智远;惠国桢 刊期: 2005- 01

  •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具有发育全能性的胚胎干细胞、神经系统来源的细胞(神经干细胞、嗅鞘细胞、雪旺氏细胞)和成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各有其优缺点.移植方式和移植时间窗的选择也对细胞的迁移和分化以及动物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新技术的开展为细胞移植疗法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王革生;范存刚;韩忠朝 刊期: 2005- 01

  • 影响颅内动脉瘤术后脑缺血并发症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影响颅内动脉瘤预后的因素较多,如脑积水、脑梗塞等,而预后不良者中多见缺血性脑损伤,通过复习文献,发现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脑缺血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入院时Hunt-Hess分级、发病后CTFisher分级、术中临时阻断载瘤血管等.通过了解上述不同因素的作用特点,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及处理,从而降低动脉瘤术后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巍;赵继宗 刊期: 2005- 01

  • 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诱导免疫耐受成为免疫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作用机制包括诱导调节性T细胞产生、诱导自身反应性T细胞无能或凋亡等.细胞因子修饰DCs或抗原负载DCs为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作者:胡珏;杨欢;肖波 刊期: 200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