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第1期文章
  • 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癫痫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癫痫患者的抑郁、焦虑及其他心理精神方面的异常远高于社会一般人群;认知功能有明显下降;躯体健康及婚姻、就业等社会功能亦受影响.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癫痫患者自身的认知、痫性发作本身的特点(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及严重程度、起病年龄和病程等)、药物不良反应、多药治疗及手术等.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本的是控制癫痫发作,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和认知一行为治疗等.......

    作者:岳丽;洪震 刊期: 2008- 01

  • 颅底肿瘤术后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颅底肿瘤解剖部位深在,颅底血管结构复杂,术中对血管的牵拉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因素常造成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CVS的发病机制复杂,易导致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是术后病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常用的诊断CVS的方法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治疗主要用钙拮抗剂和自由基清除剂,而预防其发生的关键在于完善细致的术前准备和科学轻柔的术中操作.......

    作者:董志强;潘亚文 刊期: 2008- 01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这一级联反应涉及许多环节,包括酸中毒、自由基、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方面.随着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动物模型,如动脉内导管模型、转基因小鼠模型等,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载体;而预灌注疗法、脊髓电刺激疗法、蛋白激酶抑制剂、神经干细胞移植等方法的出现,则为我们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朱晋;仲骏 刊期: 2008- 01

  • Ku蛋白的晶体结构功能与肿瘤放射治疗

    Ku蛋白是一种DNA双链断裂修复结合蛋白,可以与多种DNA末端相结合.Ku蛋白由于其对DNA末端的识别保护作用和对整个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复合体的成核作用而成为NHEJ有效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决定着细胞的损伤修复能力.此外在包括端粒区的维持、抗凋亡、肿瘤抑制以及基因转录的调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抑制肿瘤细胞中Ku蛋白的表达,可以有效减少其放疗后DNA双链断裂的修复,从而达到提高其放射敏感性的目的.......

    作者:李镇江;康春生;徐德生 刊期: 2008- 01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早期诊断

    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各类白血病的诱导缓解率有了明显提高,但复发率仍高达30%~40%.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白血病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CNSL对提高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兼顾的方法.本文从临床表现、影像学、脑脊液成分检测、细胞学检查及形态免疫学、电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等方面出发,对CNSL的早期诊断作了综述.......

    作者:夏萍;邵宇权;胡兴越 刊期: 2008- 01

  • 骨髓基质细胞向脑胶质瘤迁移的趋化机制研究进展

    骨髓基质细胞作为载体治疗颅脑疾病是近年来神经科学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其向病灶的趋化机制还不清楚.趋化因子和其受体以及黏附分子参与粒细胞向炎症灶的趋化过程,基质水解酶参与肿瘤细胞外渗出血管的浸润转移过程.近来的研究显示骨髓基质细胞表达众多趋化因子受体和黏附分子,及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其生物学功能相关.......

    作者:董永飞;牛朝诗 刊期: 2008- 01

  • 少支胶质细胞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少支胶质细胞肿瘤重要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是1p/19q等位基因的杂合性缺失,近年来已初步证实了其基因表型变化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联系,即分子遗传学特征与其发生发展、放化疗敏感性、治疗方式选择以及预后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大大促进了以形态学为基础的诊疗模式向以分子发生机制为基础的新的诊疗模式的转变.......

    作者:徐桂兴;夏之柏 刊期: 2008- 01

  • 内质网应激与癫痫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内质网是钙储存调节和蛋白加工的主要场所,各种细胞内外环境的改变如缺血缺氧、低血糖、Ca2+紊乱等,均可诱发内质网应激(ERS),后者可通过ERS自适应性保护通路和ERS反应性凋亡通路直接影响应激细胞的转归.癫痫发作后脑损伤主要表现为神经元程序性死亡,而惊厥的病理生理条件可激活启动ERS,从而介导神经元适应、损伤或凋亡,其作为一条新的重要细胞信号路径,为癫痫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提供新方向.......

    作者:蒋春明;李光乾 刊期: 2008- 01

  • 临床孤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临床孤立综合征是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事件的首次发作.临床孤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视神经炎,脑干和脊髓的部分损害.临床孤立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医生的经验,MRI、脑脊液的检测及非传统辅助检查技术的发展对预测其发展为多发性硬化有一定帮助.目前,干扰素仍是延缓临床孤立综合征病情发展的首选治疗药物.......

    作者:徐莎;丁美萍 刊期: 2008- 01

  • 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它可以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在保护脑组织的同时,能观察到显微镜难以发现的死角,避免遗漏责任血管,且能提高MVD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神经内镜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式可分为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和单独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前者已经在临床上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后者亦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蒋国梁;王进昆 刊期: 200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