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放射线治疗诱发脑肿瘤的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随着医疗设备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颅脑部的肿瘤及一些良性疾病.随着颅脑放疗的临床应用,陆续有放疗远期严重并发症--诱发脑肿瘤的报道.本文从放射线治疗诱发脑肿瘤的病因学研究、判定标准及诱发类型、潜伏期及发病率、影响因素、治疗与预后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齐洪武;张卫宁 刊期: 2006- 04
-
fMRI对颞叶癫痫记忆功能的评价
颞叶癫痫是适合于外科治疗主要的癫痫病之一,但对其术前记忆功能的评价及预测术后记忆功能受损的程度和内容比较困难,本文收集了相关的神经解剖、生理及临床资料等文献,从fMRI应用于研究人类发作性记忆的解剖学及方法学、颞叶内侧面在记忆过程中的作用、颞叶癫痫对记忆功能的影响及fMRI在颞叶癫痫手术前后评估的未来用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fMRI评价颞叶癫痫记忆功能的作用.......
作者:汤国太;潘树茂;游潮 刊期: 2006- 04
-
弥漫性脑损伤与突触后密度蛋白
创伤性脑损伤(TBI)发生率逐年增高,无论平时还是战时,TBI都居创伤中的首位,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患,也是轻壮年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突触蛋白质在神经元生理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重视,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突触的功能由突触后密度蛋白(PSD)决定,本文以中枢神经系统含量丰富的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及其代谢性受体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弥漫性脑损伤(DBI)后影响突触后膜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信号转导......
作者:费舟;章翔 刊期: 2006- 04
-
通心络胶囊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CGRP及α-CGRP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硝酸甘油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脑干及三叉神经节α-CGRP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通心络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苯噻啶防治组、通心络防治组.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用硝酸甘油10mg/kg皮下注射造模,每周1次,连续4周,第2次造模后每天分别灌服通心络1.5g/kg/d(通心络组)或苯噻啶0.5......
作者:杨晓苏;车雄宇;胡益民;谷峰 刊期: 2006- 04
-
拜阿司匹灵对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4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用拜阿司匹灵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4因子(PF4)的变化.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不用拜阿司匹灵组(n=40)和服用拜阿司匹灵组(100mg/次,睡前服用,n=30),其他治疗两组间无差异.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二组治疗前、治疗后7d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PF4的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不用拜阿司匹灵组的患者血浆PF4治疗前为15.12±6.32ng/ml,治疗后为9.83±4.9......
作者:罗永杰;刘洁 刊期: 2006- 04
-
钻颅碎吸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钻颅碎吸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利用配对方法与保守治疗病人进行对比.碎吸组反复穿刺血肿,调整血压.对照组采取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内科治疗.结果碎吸组病死率15.6%,对照组病死率27%,两组相比P<0.05,CT观察发现,碎吸治疗可加速血肿的吸收.半年后随访结果表明,碎吸治疗可降低致残率.结论钻颅碎吸术可作为治疗部分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理想选择.......
作者:王文红;李牧;杜金玲;王文治 刊期: 2006- 04
动态资讯
- 1 微创钻孔密闭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观察
- 2 血管加压素的研究进展
- 3 β2-糖蛋白Ⅰ基因多态性研究的新进展
- 4 伽玛刀照射后胶质细胞CX43和GFAP表达变化及意义
- 5 低分子肝素结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 6 结节性肌炎
- 7 cAMP-PKA信号通路与轴突再生
- 8 非惊厥性癫痫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9 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的临床应用
- 10 γ-谷氨酰转移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 11 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生物学研究现状
- 12 α-内收蛋白基因rs4963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
- 13 DNA甲基化异常与垂体腺瘤研究进展
- 14 脑膜瘤激素受体与临床生物学关系的研究进展
- 15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及其配体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 16 神经免疫相互作用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影响研究
- 17 胶质瘤干细胞免疫作用机制与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 18 NF-κB与胶质瘤
- 19 一氧化氮合酶及其抑制剂与脑缺血
- 20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