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4年第4期文章
  • 帕金森病与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PD患者及其动物模型中TNF-α的含量高于正常,另外在对PD中TNF-α抗体和受体的研究中,以及干预性应用TNF-α对多巴胺神经元影响的研究中,发现TNF-α在PD发病中起到破坏性作用,但也有研究表明,他不具有破坏性,甚至具有保护性.研究者们已从一氧化氮(NO)、核转录因子-κB(NF-κB)、Caspase等......

    作者:梁庆成;王凤平;王维治 刊期: 2004- 04

  • 路易体痴呆

    路易体痴呆(dementiawithLewybodies,DLB)是一种神经变性性痴呆,发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成为老年期痴呆的常见原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详,以细胞内路易体和路易神经元为病理特征,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持续存在的视幻觉和锥体外系运动功能障碍为临床特点.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神经心理测试和影像学检查.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可用小剂量左旋多巴、胆碱酯酶抑......

    作者:陈蕾;张本恕 刊期: 2004- 04

  •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急性期至2~3年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PSD的研究发现,PSD的发生不但与卒中损伤部位和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生物学因素有关,还与病人本身的人格特征、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以及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作者:钱连华;吕永良;肖波 刊期: 2004- 04

  • 脑肿瘤31P MRS研究进展

    31PMRS(Phosphours-31MRSpectroscopy),可以非损伤性地动态检测到生物体内多种含磷代谢物,反应脑肿瘤和肿瘤治疗过程中磷脂代谢、能量代谢和细胞内pH值的变化.本文阐述了含磷代谢物的生物学意义,脑肿瘤活体和离体31PMRS的变化特征和研究进展,31PMRS在脑肿瘤疗效监测中的价值.......

    作者:吴光耀;孙骏谟;雷皓 刊期: 2004- 04

  • 皮质发育障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皮质发育障碍(disordersofcorticaldevelopment,DCDs)是难治性癫痫和发育迟滞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作为一种新型无损伤技术,为研究DCDs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对功能磁共振的原理、DCDs致病灶的功能定位、DCDs的外科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冯占辉;晏勇 刊期: 2004- 04

  • 亚低温治疗对颅脑外伤后脑炎性反应的影响

    颅脑外伤后的继发性脑损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的预后,而脑炎性反应在颅脑外伤后的继发性脑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中性粒细胞又在脑炎性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亚低温治疗能够明显减轻这种炎性反应所致的继发性脑损伤,因而对颅脑外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亚低温治疗颅脑外伤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光伟;刘运生 刊期: 2004- 04

  • 脑梗死半暗带的临床界定

    精确地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是临床治疗脑梗死成功与否的关键.文章对脑梗死半暗带的概念,临床界定的主要医学技术方法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钟高贤;王伟 刊期: 2004- 04

  •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

    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的方法主要有连锁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SMN基因定量分析、SMN1基因内突变分析及单倍体分析.晚近,产前诊断和植入前诊断又成为该病的研究热点.......

    作者:李文磊;吴婷;丁新生 刊期: 2004- 04

  • 血管炎性神经病

    血管炎性神经病是一种以血管壁炎症和坏死为基本病理特征、导致神经系统广泛缺血损伤的临床综合征.本文阐述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系统性血管炎包括巨细胞动脉炎、高安氏病、结节性多动脉炎、显微性多动脉炎、川崎病、Wegeners肉芽肿及Churg-Strauss综合征等致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在结缔组织病中重点讨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及Sjogren综合征的神经系统损伤特点.......

    作者:曹秉振;曹霞 刊期: 2004- 04

  • 脑出血后运动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后(ICH)存活的病人中常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危害极大.皮质脊髓束的撕裂破坏是运动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皮质脊髓束的完整性对运动功能预后的影响很大.在运动功能损伤的修复中,皮质的自我修复、皮层和传导通路的重组和塑性发挥代偿作用是主要的机制,但详细的机制尚不明确.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可能对ICH后运动功能损伤的恢复有利,针灸治疗的价值尚不明确,被动性运动功能锻炼应尽早开始,但主动性运动功能锻炼开......

    作者:勾俊龙;毛群;刘宗惠 刊期: 200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