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4年第4期文章
  • MP4A-PET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乙酰六氢吡啶酯(MP4A)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是用PET测定活体AchE活性的理想的示踪剂.[11C]MP4A-PET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种:标准房室模型分析法(compartmentanalysis)、图形分析法(shapeanalysis)、组织参考性线性小平方法(referencetissue-hsedlinearkastsquaresanalysis,RLS).Ach......

    作者:闫卫红;程焱 刊期: 2004- 04

  • 胶质瘢痕与脊髓损伤修复

    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不仅缺乏生长促进物质,而且存在大量抑制性基质.胶质瘢痕是脊髓损伤后所面临的主要抑制环境,参与胶质瘢痕主要的细胞成分有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前体细胞,有时还包括脊膜细胞和干细胞,而每一种细胞又分泌许多抑制性基质.有效地防止瘢痕形成,减少抑制性基质的分泌,就能为神经再生提供更有利的微环境.目前的方法有去除产生抑制性分子的细胞,防止合成抑制性分子,封闭抑制性分子和降解......

    作者:刘铖;吴祖泽 刊期: 2004- 04

  • TNF系统与重症肌无力的相关性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细胞因子,可调节MHC-Ⅰ、Ⅱ类抗原表达的能力,可刺激T细胞和B细胞以调节粘附因子表达等.TNF生物学功能是由其受体(TNFR)介导而发挥作用的.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TNF系统可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TNF基因多态性和受体的研究,可能引导我们对MG的预防、基因治疗干预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杨宏伟;高晓玉;孙兆林 刊期: 2004- 04

  • 颅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外科治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症状严重,致残率高,患者治疗期望迫切.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使用抗凝和溶栓疗法,但疗效欠佳,许多患者在服药期间仍反复出现症状,甚至发生中风.且长期服药,药物蓄积副作用明显,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长期定时服药较为困难.近来研究发现有大部分患者是由于器质性的狭窄引起,可以采取外科方法治疗,且实践证明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胡佳;曲元明 刊期: 2004- 04

  • 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

    由于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在治疗震颤等运动障碍上显著的疗效及对基底节在癫痫发作控制上认识的深入,人们将其用于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动物实验中无论是全面性发作还是部分性的发作,高频电刺激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临床方面多数研究存在病例数少且随访期短的缺点,故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的效应可能源于丘脑底核的抑制,也可能是因为投射纤维以及核周纤维的兴奋,目前还有争议.......

    作者:殷晓山;黄华品 刊期: 2004- 04

  • 内皮素与创伤性脑水肿

    内皮素(Endothlins,ET)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的血管活性多肽,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内皮素(CNSET)通过调节脑循环血量,反馈作用于其他内分泌激素等发挥重要生理作用,它参与和加重了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含量与脑水肿程度及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唐超;薛洪利 刊期: 2004- 04

  •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MRI成像和手术治疗

    产前MRI检查证实是积极有效的.它既是确定B超发现可疑大脑畸形的佳检查,可以区别胎儿脑室扩大畸形的各种类型,准确测量幕上下容积,也可发现胼胝体异常及后脑和脊髓等畸形,它还以作为产前手术的无创性评估手段之一.随着近年来麻醉术和微创技术的进步,对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已开展骶尾部畸胎瘤和脊髓脊膜突出的宫内手术,但是产前MRI和胎儿外科的相关技术远未成熟,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定君;游潮 刊期: 2004- 04

  • 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与脑缺血

    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是近年发现的一条由细胞因子刺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过程.JAK和STAT蛋白不仅在神经系统表达,脑缺血时STAT3和STAT1表达上调,其活性升高,可能参与胶质细胞反应和凋亡,STAT1基因敲除对于脑缺血有保护作用,提示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可能与脑缺血有关联.本文就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在脑缺血病理中的研究予以介绍.......

    作者:曹贵方;杨期东 刊期: 2004- 04

  • 听神经瘤术后的脑脊液漏

    尽管显微技术和术中监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听神经瘤术后的脑脊液漏仍是一个挑战性的难题.脑脊液漏为蛛网膜下腔和外界持续交通的结果,经乙状窦后入路术后的脑脊液漏以鼻漏多见,绝大多数可以用保守疗法治愈,腰穿置管脑脊液引流(CLCFD)是治疗乙状窦后入路术后脑脊液鼻漏的佳方法;而经迷路入路术后的脑脊液漏以切口漏多见,经迷路入路术后的脑脊液鼻漏保守疗法无效,需再次手术处理,但疗效并不如人意,有待于进一步......

    作者:潘亚文;袁贤瑞 刊期: 200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