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癫痫是一种以具有持久的致痫倾向和相应的神经生物、认知、社会心理等方面改变为特征的脑部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药物干预癫痫的新靶点.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对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离子通道、递质转运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等在癫痫发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对癫痫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作者:张菲菲 刊期: 2015- 03
-
视神经脊髓炎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视神经炎和脊髓炎为主要表现,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NMO免疫球蛋白G抗体(NMO-IgG)是其特异性标记物,在NMO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NMO的病理改变和发病机制,重点介绍了NMO的各种体内外模型包括细胞培养、组织切片培养以及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以及优缺点.......
作者:王晓 刊期: 2015- 03
-
CT对创伤性颅脑损伤评价及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CT作为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TBI患者的诊断、评价及预后的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简述CT、CTP以及颅内压监测技术在TBI的诊断、预后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许鹏程;邵雪非 刊期: 2015- 03
-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与轴突再生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丰富的胶质细胞类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在形态和分子表达上发生变化形成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对轴突再生有着双重影响.一方面,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能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具有神经保护和修复作用;另一方面,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若过度增殖形成胶质瘢痕,则抑制轴突再生,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杨茜 刊期: 2015- 03
-
阿尔茨海默病与氧化应激
关于阿尔兹海默病(AD)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有多种假说,其中氧化应激假说认为AD的标志性病变β-淀粉样蛋白(Aβ)和磷酸化Tau等,能刺激活性氧簇(ROS)的生成,引起氧化应激,损伤神经元,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状态的持续激活进一步促进Aβ和磷酸化Tau的聚集和沉积、线粒体损伤,导致AD的发生并加速其病理进程.......
作者:宋玉菲 刊期: 2015- 03
-
全反式维甲酸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探究全反式维甲酸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180只健康雄性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组(ATRA),每组60只,使用Zea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维甲酸干预(30mg/kg)后不同时间点(1d、3d、7d)分别通过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EB)含量、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来观察大鼠血脑......
作者:李立;许桢源;郭利娜;杨杰 刊期: 2015- 03
-
经外侧裂-岛叶路径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应变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为高血压脑出血;6例为动静脉畸形,2例为大脑中动脉瘤,1例为海绵状血管瘤,均采用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脑内血肿基本清除,动脉瘤全夹闭,动静脉畸形及海绵状血管瘤全切.术后根据改良Rankin评分,0-3分占78%.结论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安全,......
作者:何承彪;马建荣;黄军;李自强;周杰;熊立芳;唐元辉 刊期: 2015- 03
-
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与不同急性脑梗死模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与不同急性脑梗死病变模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CA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患者梗死模式分为:单发性梗死(包括小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皮质分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和大面积梗死)、分水岭梗死(CWI)和多发性梗死.比较不同模式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CA病变情况......
作者:李支援;吕风亚;张英 刊期: 2015- 03
-
帕金森操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帕金森健康操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并在此基础上教授帕金森健康操,每天2h;对照组仅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5月及14月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5月后UPDRSⅡ评分和UPDRS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 03
-
微创穿刺术对比传统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meta分析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传统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及预后.方法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严格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ReMan5.0软件对纳入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meta分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纳入11个临床研究,共909名患者.两者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MD=-28.3195%CI[-29.53,-27.09],P<0.00001),术中出血量(MD=-27.5095%CI[-36.89,-......
作者:刘骏辉;陈谦学;张锐;朱世振 刊期: 2015- 03
动态资讯
- 1 对癫痫持续状态定义的再认识和治疗流程的建议
- 2 高迁移率族蛋白1抑制剂甘草酸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血脑屏障的影响
- 3 LRRK2与帕金森病
- 4 转基因动物在创伤性脑损伤研究中的作用
- 5 颅内富血管肿瘤栓塞治疗的研究进展
- 6 葡萄糖载体蛋白与脑缺血
- 7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研究进展
- 8 肌苷对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作用
- 9 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对多系统萎缩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 10 脑脊液细胞学迈-格-姬染色在隐球菌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 11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 12 脑卒中并发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 13 血管再生与创伤性脑损伤
- 14 颞叶癫痫microRNA基因甲基化模式分析及机制探究
- 15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神经传导分析
- 16 Tarlov囊肿的文献回顾
- 17 癌-睾丸抗原与胶质瘤
- 18 不同检测时间对脑涨落图仪结果的影响及其信度研究
- 19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20 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的重组人AChR片断经鼻腔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