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第3期文章
  • 癫痫猝死研究进展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癫痫猝死(SUDEP)可能有以下危险因素:①癫痫发作控制不佳;②发作后脑电图全导电抑制和围发作期心电图改变;③合并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或存在代谢障碍;④和长QT间期综合征相关的离子通道基因发生变异;⑤外部气温偏低及月相的变化.全面了解SUDEP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可为临床癫痫患者的诊治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作者:刁芳明;伍新颜;胡湘蜀;李花 刊期: 2011- 03

  • 原发性全面性癫痫综合征与氯离子通道

    原发性全面性癫痫综合征(IGEs)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编码钾、钠、钙、氯等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可引起不同形式的痫性发作,而电压门控氯离子通道2编码基因(CLGN2)突变与原发性全面性癫痫综合征主要亚型(儿童失神性癫痫、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青少年失神性癫痫、觉醒性癫痫大发作)相关.CLGN2定位于染色体3q26,2003年Haug在IGE家系发现了3类CLCN2基因的杂合突变,人们开始对此区域不断进行......

    作者:唐于荔 刊期: 2011- 03

  • 纳米载体系统治疗恶性胶质瘤研究进展

    恶性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具有无限增生的特点,现有的手术及放化疗对其治疗效果有限.纳米载体系统可以负载药物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靶向性,有缓释控释药物的作用,并能联合化疗、放疗、热疗、基因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因而成为恶性胶质瘤治疗研究的前沿热点,其中集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的多功能纳米载体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张振宇;徐健 刊期: 2011- 03

  • 脑微出血研究近况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进步,利用磁共振GRE序列识别脑微出血是一个有用的生物学指标,它与脑微小血管病理相关.脑微出血可以出现于脑缺血病人、自发性脑出血病人、脑淀粉样变血管病人群以及健康老年人.本文就脑微出血的流行病学、临床意义、诊断价值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和对预后的影响等方面研究进展做了简单综述.......

    作者:史焕昌 刊期: 2011- 03

  • 微小RN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分子,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miRN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丰富,参与了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调控,参与了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并可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等方式参与缺血后的功能康复.......

    作者:邓锦凤;胡中扬 刊期: 2011- 03

  • 胶质瘤及肿瘤干细胞抑制剂-MicroRNA-34a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保守、稳定的非编码短单链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表达.miR-34a作为微小RNA家族一员,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生长的特性,并在胶质瘤中表达下调.miR-34a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包括抑制肿瘤细胞c-Met、Bcl-2原癌基因的表达、抑制Notch信号转导、与抑癌基因p53形成正反馈环路,达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另外......

    作者:梁朝辉;郭成永 刊期: 2011- 03

  • 黄体酮对颅脑创伤后内皮祖细胞的影响研究进展

    黄体酮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已经成为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而近报道,内皮祖细胞在颅脑创伤后病灶区的血管修复中起重要的作用.黄体酮能够通过将内皮祖细胞动员至颅脑创伤引起的大脑局部缺血区域,促进其血管新生,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黄体酮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动员:一种是增强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另一种是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多,二者在内皮祖细胞动员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上述相关内容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栗战营 刊期: 2011- 03

  • 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佳时间窗的探讨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神经保护作用的佳时间窗.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对照组、IP15s组、IP30s组和IP1mim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行单纯I/R;IP15s组、IP30s组和IP1min组,反复3次缺血再灌注.除假手术组外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ACO)建立脑缺血SD大鼠模型.所有大鼠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

    作者:刘佳丽;王晔;张迎 刊期: 2011- 03

  •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所致难治性癫痫的微创神经外科治疗

    目的应用神经导航结合术中皮质电极描记,微创治疗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corticaldysplasia,FCD)所致的难治性癫痫.方法26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所致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常规使用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长程视频脑电图(digitalvideosignaland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磁共振波谱......

    作者:吴旻;钱若兵;傅先明;魏祥品;牛朝诗;汪业汉 刊期: 2011- 03

  • 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颅内血肿及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主要并发症:脑膨出、新发颅内血肿或/和脑挫裂伤病灶扩大及脑梗死三者的发生率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对48例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探讨.提出了自己测量脑膨出的方法;统计术后脑膨出的发生率,不同时间段测量脑膨出程度,术后新发颅内血肿或/和脑挫裂伤病灶扩大以及脑梗死等的发生率、部位;并与患者术前GCS评分、伤后六个月GO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

    作者:周建;刘志雄;陈鑫;杨魁;黄俊强;郑师兴;武晋廷;喻平;刘运生 刊期: 201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