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第4期文章
  • 平山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平山病足神经科少见病,以前臂远端肌肉无力萎缩为主要表现,单侧为重.颈脊髓的动力变化敛低颈髓的循环功能障碍及直接压迫出现前角细胞坏死是发病原因之一,免疫异常、变态反应可能也与其发病机制有关,性链遗传不能除外.颈部在屈曲位下的特异影像学改变为诊断提供有力证据.颈托治疗町阻止病情进展.该病呈自限性,预后良好.......

    作者:刘静;孙红斌 刊期: 2008- 04

  • 趋化因子CXCL12和其受体CXCR4在神经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趋化因子CXCLl2和其受体CXCR4广泛存在于正常组织中,存神经系统胚胎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CXCLl2和CXCR4与神经系统肿瘤细胞的转移、增殖、信号系统激活密切相关.基于体外试验及动物模型的研究提示,特异性拮抗CXCLl2和CXCR4,有町能成为神经系统肿瘤靶向治疗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金;幸兵 刊期: 2008- 04

  • 脑外伤预后相关基因的研究

    近年来发现了若干与脑外伤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包括白介素-1(IL-1)家族的IL-1A、IL-1B及IL-1RN基因、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及p53基因.它们分别从外伤后炎症反应的发牛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中脂质及淀粉样蛋白的转运和沉积;与多巴胺能系统有关的认知功能的改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

    作者:王海云;王国林 刊期: 2008- 04

  • 脑缺血损伤后大脑神经元再生的研究现状

    成年动物全脑缺血损伤或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可以促进大脑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Z)的神经祖/干细胞增殖、迁移到海马齿状同颗粒细胞(GCL)区或缺血损伤的海马CAl区,纹状体、大脑皮层等区域.一些新牛的神经元存活下来并能够与固有的神经通路进行整合.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如cAMP-CREB信号转导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及一氧化氮系统、CPG15基因、GPR......

    作者:强强;卞留贯;孙青芳 刊期: 2008- 04

  • 高压氧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氧化应激

    脑发生缺血性损伤后,尽早地恢复脑血流、脑氧供,是逆转某些脑可逆性功能损伤的关键,然而在缺血后的再灌注过程中可出现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其中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引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高压氧(HBO)治疗脑缺血时,对其是否会引起氧化应激而加重脑缺血缺氧损伤目前的研究存在不同观点,产生这砦差异的可能相关因素有脑缺血损伤的类型、治疗时间窗、剂量(包括压力、时间)等.......

    作者:陈婵;邹望远;王锷;郭曲练 刊期: 2008- 04

  •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脑室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政党的脑积水,病理生理改变复杂,目前对其诊断与治疗还存在着较多争议.临床上主要根据病人症状、影像学表现、脑脊液动力学检查结果及颅内压临测进行诊断,治疗上脑脊液分流术为该疾病有效的方法,然而还存在手术效果不确切,对可疑患者选择病例进行分流的困难.......

    作者:王芳;杨小锋;温良 刊期: 2008- 04

  •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颅内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磁共振波谱、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是目前常用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磁共振波谱反映了肿瘤的代谢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可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和皮质下白质纤维束,有助于功能区肿瘤手术和放疗计划的制定.减少术后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应用各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并将其与导航手术等新的治疗方法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颅内肿瘤诊治水平,成为今后该领......

    作者:尚寒冰;赵卫国 刊期: 2008- 04

  • 非神经递质因素对睡眠的调节作用

    腺苷、生长素释放激素、催乳素和神经肽Y促进非快眼动睡眠;卵泡刺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睾酮和血管活性物质促进快眼动睡眠;下丘脑分泌索、肾上腺轴激素和甲状腺轴激素促进觉醒;交叉上核是人体生物钟,通过控制褪黑激素的昼低夜高节律而调节睡眠-觉醒节律.......

    作者:喻东山;汪春运 刊期: 2008- 04

  • 微创穿刺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术与歼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9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微创组(n=41)和开颅组(n=38)进行于术治疗,观察术后3d及2周时的意识状态和死亡率,6个月后ADL分级.结果术后3d,微创组意识障碍24例,开颅组意识障碍34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2周时,微创组意识障碍7例,死亡5例,开颅组意识障碍14例,死亡9例,差异有显著性.术后6个月,微......

    作者:杨佳宁;李青;赵京涛 刊期: 2008- 04

  • 小剂量拉莫三嗪与丙戊酸合用治疗成人癫痫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小剂量拉莫三嗪与丙戊酸合用治疗成年人各种类型癫痫的有效件和安全性.方法对100例成年癫痫患者采用逐步增量的方法给予拉莫三嗪至每目100mg,加约期4周,并继续服用原剂量的丙戊酸治疗,连续观察6月,记录患者发作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小剂量拉其三嗪与丙戊酸合用总有效率为77.2%,完全控制50.O%,各种类型发作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37,P>0.05);各型癫痫在人组4~6个月......

    作者:张美云;王凤楼 刊期: 200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