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264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456/R
邮发代号: 42-11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4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213.00
杂志荣誉 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642
- 国内刊号:43-14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的特性,并且可以在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本文从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MSCs的转基因操作及M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三个方面来综述近期的MSCs移植治疗PD的研究进展.实验研究证实,帕金森病动物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后症状可以改善,相信MSCs是治......
作者:李健;牛朝诗 刊期: 2005- 05
-
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神经营养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种对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元都敏感的神经营养因子,周围神经损伤后其在损伤处的表达上调且逆行运输至神经元胞体的量增加,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起着维持损伤后神经元的存活;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参与神经损伤后的炎性反应;调节神经元基因和多种神经肽的表达;促进其它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等生物效应,在周围神经修复再生过程的多个方面......
作者:刘峰 刊期: 2005- 05
-
轴突导向分子和癫痫后海马重构
轴突导向因子通过吸引或排斥作用,在海马发育期间,及成年海马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中,为神经系统轴索和树突提供向靶区定向生长的导向信息,而在癫痫后海马损伤的修复过程中,参与了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突触的可塑性改变及高兴奋性的形成、神经元的再生,对癫痫后海马重塑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余璐 刊期: 2005- 05
-
创伤性脑损伤后局部脑缺血的研究进展
局部脑缺血是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颅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颅脑外伤死亡的病人约90%都存在脑缺血.外伤后脑缺血将加重脑损伤,并将导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坏死和凋亡.外伤后局部缺血的机制及创伤半暗带范围界定尚待进一步研究,外伤缺血的病理过程较脑梗塞后的缺血更复杂.脑血流及脑氧监测、微透析技术、核磁影像及PET对于脑外伤病人缺血判定都各有优缺点,只有对脑血流及脑组织代谢行多方法监测,才能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脑缺......
作者:郝淑煜 刊期: 2005- 05
-
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干细胞的发现,改变了以往认为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不能再生的认识,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新治疗策略而备受关注.本文对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系统的创伤、神经系统慢性退变性疾病以及神经系统肿瘤等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杨杰 刊期: 2005- 05
-
颅脑外伤后失眠的研究进展
颅脑外伤后失眠是颅脑外伤后急性期和康复期间常见的并发症.研究发现,颅脑外伤后失眠的发生,是外伤前患者的失眠易感性、外伤造成的神经生物学改变和外伤后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失眠的发生增加了颅脑外伤后其它精神神经症状发生的风险,影响颅脑外伤预后.治疗上宜选用副作用较小的抗失眠药物,必要时采取心理行为疗法.......
作者:祝笠 刊期: 2005- 05
-
丘脑肿瘤的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
丘脑肿瘤由于其险恶的发病部位、恶性肿瘤为主以及相对不良的预后,对该病的外科治疗至今仍存在争论.随着现代医学研究和技术的进步,为丘脑肿瘤的外科切除创造了条件.丘脑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主要根据肿瘤的特点和术者的习惯.丘脑肿瘤手术入路可分为前入路,后入路和外侧入路.具体包括经额叶经侧脑室入路,经大脑纵裂经胼胝体前部入路,经枕或顶枕经侧脑室三角区入路,经后纵裂经胼胝体压部旁入路(paraplenial),经......
作者:徐立权 刊期: 2005- 05
-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与伴听觉先兆的常染色体显性部分性癫痫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LGI1)是新近发现的定位于10号染色体长臂2区4带(10q24)的一个基因,近年研究发现该基因的突变与伴听觉先兆的常染色体显性部分性癫痫(ADPEAF)的形成有关,本文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刘家美 刊期: 2005- 05
-
颅内富血管肿瘤栓塞治疗的研究进展
颅内富血管肿瘤的手术治疗往往会导致术中大出血.在术前或者术中,如果对这些肿瘤进行栓塞治疗,不但可以减少出血,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终降低病残率.目前血管内技术不断进步,已在微导管技术辅助下,运用各种不同性质的栓塞剂对脑膜瘤、血管母细胞瘤和颈静脉球瘤等颅内富血管肿瘤进行栓塞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栓塞治疗在颅内富血管肿瘤治疗中起重要辅助作用.......
作者:周盛轩;谭显西 刊期: 2005- 05
-
急性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急性颅脑损伤是世界性多发疾病,也是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创伤的发生率、死亡率在上升;车祸是所有人群的主要致病原因.此外,中年男性的暴力伤害、妇女和老人的跌伤、儿童坠落伤也多发;诊断上,病名难统一.同时,随着对影像设备的依赖越来越强烈、治疗上的新观点、新药、新仪器和技术的不断应用,例如神经导航和显微技术的运用,急性颅脑外伤的救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疗效不满意;医疗费用昂贵,欧美国家对急......
作者:赵成之 刊期: 2005- 05
动态资讯
- 1 NgR与中枢神经可塑性
- 2 血脑屏障与β-淀粉样蛋白相互作用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 3 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 4 体位改变与脑室腹腔分流系统内压力状况之间的关系
- 5 室管膜囊肿产生甲胎球蛋白(AFP)
- 6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进展
- 7 Toll样受体4与癫痫
- 8 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 9 钻颅碎吸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 10 感觉神经束膜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 11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进展
- 12 肝脂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 13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1例报道
- 14 放射外科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血管畸形的现状与进展
- 15 凝血酶活性在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
- 16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清除机制的研究进展
- 17 003 经下颌下颈——隐静脉旁路治疗岩骨部巨大颈内动脉瘤
- 18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 19 肾小球滤过率与脑小血管病
- 20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