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艾拉莫德片治疗类风湿效果怎么样?这些误区千万别踩

时间:2023-11-30 09:49:23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潜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约有500万人,患者患病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患病后,患者不仅会出现关节病变,还会累及身体重要脏器。临床上,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以双手、腕、肘、踝和足关节的疼痛、肿胀及晨僵为特征,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易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功能丧失。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还可累及心脏、肺、肾、眼等身体其他器官和系统,引发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但是该病并不是传说的“不死的癌症”,在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有较好的生活质量。目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艾拉莫德片是治疗类风湿的常用药物,那艾拉莫德片治疗类风湿效果怎么样呢?

艾拉莫德片治疗类风湿效果怎么样?

艾得辛(艾拉莫德片)作为一种新型抗风湿药物,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毋庸置疑。该药物能抑制炎症因子,拥有很好的抗炎止痛效果。还能抑制免疫球蛋白,从而起到保护滑膜细胞的作用。同时还有全面骨保护作用,能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全面保护骨健康,预防骨质疏松。

服用后4-6周起效,连续服用3个月,显著改善患者关节疼痛等症状,坚持使用6个月,炎症指标明显下降,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测指标改善明显,可长期稳定病情,类风湿患者获益更大。


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误区大家一定不要踩!

误区一:不定期复诊!

很多患者看病拿药后,服药一段时间感觉病情好转后就不去复诊,这是错误的。类风湿患者应定期到风湿门诊进行复诊,检测药物效果和病情活动指标,根据患者最新的病情及时调整药物,使病情一直控制在理想状态下。

误区二:只服药,不避免诱因!

类风湿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可能诱发类风湿的因素,注意保暖,避免潮湿、受凉;注意休息,不过度劳累等。如果不注意避免诱因,会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误区三:开始摆烂!

类风湿需长期防治且疗效多数不会立竿见影,部分患者便觉得反正治也治不好,不治也不要命,抗拒继续吃药控制,这也是常见误区之一。要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办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

正确和规范的治疗可使多数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和控制,而延误治疗或不治疗往往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所以类风湿患者的治疗不能半途而废,应根据医生方案有规划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