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前身为《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创刊于1974年,2005年8月改为现刊名,由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是反映国内外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临床医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 1673-2642,CN 43-1456/R,大16开,96页,双月刊,邮发代号42-11。《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的双向交流,为中国神经科学走向世界搭建新的平台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报道、专家讲座、综述、文摘等。本刊主编为刘运生教授、杨期东教授,副主编为袁贤瑞教授、肖波教授,编辑部主任为肖波教授,专职编辑2人。每期发行量在国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本刊信息量大,多年来在采编形式、可读性及学术价值方面深受国内同行的好评和喜爱,已成为他们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参考资料。创刊32年来,充分发挥了刊物的优势,所刊载的文章都紧密地结合了临床、科研及临床教学的需要,实用性强,为专家和学者快捷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诊疗新技术、新经验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受到该领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刊从1999年起即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湖南省一级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进入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公布的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2023年生命科学和医药卫生领域新增23院士
时间:2023-11-24 09:48:07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公布,共有23位生命科学及医药领域的专家入选。其中,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1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领域12人,其中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人,医药卫生学部11人。随着新晋院士们的加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的院士队伍将更加壮大,科研实力也将更加强劲。
此次当选的院士们代表着中国医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他们的专业领域涵盖了中医、西医、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将为中国医学研究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新,推动中国在全球医学领域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4.7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5岁,60岁(含)以下的占90%,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院士队伍的学科分布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
中国工程院
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4人,包含医药卫生领域12人,即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人,医药卫生学部11人。
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8.2岁,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6岁,60岁(含)以下的占81.1%。
8位“国之名医”新晋院士,
是院士也是好医生!
整理发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朱立国、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北京天坛医院江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等8位新晋院士都曾获得“国之名医”称号。
新晋23位医药卫生、生命科学领域院士中,临床专家共9位,8位曾入选过国之名医榜单,占比89%,另外一位新晋院士担任国之名医榜单学术委员会主席团成员。